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探索碳普惠激勵機制 服務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2022-7-14 17:13 來源: 北京綠色交易所

——青島市碳普惠平臺服務項目案例

為探索通過碳普惠機制倡導市民踐行低碳生活方式,進一步挖掘“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城市建設潛力,北京綠色交易所于2021年與青島市地方政府及當地企業合作,建立了山東省內首個市民碳普惠平臺。該平臺通過大數據等技術采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碳減排數據,并將碳減排量轉讓給青島當地的綠色建筑項目,用于實現項目建設或運營階段的碳中和。同時,市民的碳減排貢獻經過量化后可獲得相應的市場激勵,從而打造出一個可測量、可核算、可追溯的碳普惠激勵平臺。青島市碳普惠平臺是政企攜手探索碳普惠激勵機制的一次有益嘗試,對青島市加快綠色城市建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助力城市綠色轉型山東省首個碳普惠平臺落地青島

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快速增長,城市小微企業和社區居民的生活、消費領域已逐步成為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長的重要領域之一。一份來自第三方研究機構的《大型城市居民消費低碳潛力分析》報告顯示,在人口超過1000萬的一二線城市,居民若能在消費方面作出低碳選擇,到2030年人均年減排量至少可達到1129.53千克。因此,為了使全社會達成低碳發展的共識,不僅要在企業層面下功夫,也要從個人消費端著力,共同推動節能減排與資源高效利用。

但是,個人層面的碳排放往往具有“小、散、雜”等特點,難以采用與企業節能減排相同的行政手段及市場方法進行引導,在此背景下,“碳普惠”概念應運而生。“碳普惠”是一種以居民個人(或社區家庭)、小微商戶為主體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機制,該機制基于對主體的節能減排行為進行量化,并賦予一定價值而建立起的以激勵為主的正向引導。通過碳普惠平臺,個人的低碳行為可以轉化為碳資產,并可兌換成商業權益,通俗來講就是“誰減碳誰獲益”。

“雙碳”背景下,建設碳普惠平臺不僅有利于提高全民參與低碳行為的積極性,有助于形成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的空間格局和生活方式,同時能夠刺激低碳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拉動低碳產業發展。目前,廣東、北京、深圳、上海等多個省市都在基于本地碳市場探索碳普惠的新路徑、新模式,并已逐步建立起底層操作的平臺和方式。

但是,在沒有建立碳市場的省市,碳普惠機制尚未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為了探索通過碳普惠機制倡導市民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和綠色出行方式,進一步挖掘“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城市建設潛力,北京綠色交易所選取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青島市作為建立城市碳普惠機制的樣板之一。

在“雙碳”戰略目標下推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方面,青島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2年,青島成為全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多年來持續推進低碳工作,躋身全國低碳城市前列。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批復支持青島市開展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工作,青島成為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

2021年,北京綠色交易所與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等政府部門共同啟動了山東省首個城市級市民碳普惠平臺項目,共同探索基于市場化運營的碳普惠激勵機制。根據北京綠色交易所的項目設計思路,計劃在碳普惠平臺為青島市民建立碳賬戶系統,通過大數據等技術采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碳減排數據,并將碳減排量轉讓給青島當地的綠色建筑項目,用于實現項目建設或運營階段的碳中和。

精心設計分步實施 嚴選碳賬戶落地載體

作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環境權益交易平臺和創新服務機構,北京綠色交易所自成立以來不斷探索用市場機制推進節能減排新途徑,為國內多個具有開創性的碳普惠項目提供過專業服務。本次青島市碳普惠平臺建設,面臨著青島市當地沒有碳市場基礎設施、沒有碳核算工作基礎等一系列困難,相當于需要從零開始建立一套碳普惠機制,同時還要依靠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實現碳普惠機制的自我造血和長期運營。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北京綠色交易所針對此次碳普惠平臺項目的實施,從碳核算、交易模式等基礎工作出發,精心設計了環環相扣的實施方案。

首先是建立碳減排量計算模型。為了準確測算青島本地各地區低碳生活、低碳出行的碳減排量,北京綠色交易所針對平臺下初步納入的步行、公共交通出行、掛號繳費、在線充值、隧e通ETC等個人低碳場景,建立了碳減排量計算模型。

其次是選取合適的綠色建筑項目并測算碳排放量。經過前期調研,北京綠色交易所選定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金茂)旗下青島金茂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茂青島)的中歐科創園一期項目和東方伊甸園項目作為碳中和對象。對于中歐科創園一期項目,擬中和其開園后數月內的運營階段碳排放;對于東方伊甸園項目,擬中和其未來數年內建設階段的碳排放。

最后是建立碳普惠自愿減排量交易和注銷機制。北京綠色交易所將市民碳賬戶產生的碳減排量轉讓給金茂青島,用于抵消中歐科創園一期項目運營階段和東方伊甸園項目建設階段的碳排放量,從而協助上述項目實現碳中和。與此同時,北京綠色交易所還完成注銷等量的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用于為青島市民提供碳減排榮譽激勵。

圖1:北京綠色交易所為金茂青島頒發的碳中和證書

為確保碳賬戶系統落地后具有足夠的生命力和運營潛力,北京綠色交易所對碳賬戶系統的開發承接機構擬定了嚴格的遴選要求。

首先,在青島當地具有穩定受眾群體。由于本次碳中和擬采用青島市民產生的碳普惠減排量,因此碳賬戶系統必須具備碳減排基礎數據的收集能力,同時必須保證其收集的用戶活動水平數據按照減排算法模型能夠在短期內產生足夠的減排量。其次,能夠低成本監測用戶活動水平數據。市民碳賬戶系統應具備各類個人低碳行為的監測渠道,除手機計步外,應盡可能覆蓋更多的低碳生活、低碳出行場景。通過支付數據、系統業務數據自動采集或用戶自主申報的形式,實現用戶活動水平數據的監測。再次,能夠積極配合后續的碳中和工作。市民碳賬戶系統的開發商應能夠認識本項目對于青島市的積極意義,在實際工作層面,能夠配合北京綠色交易所對于減排量監測、第三方核查等工作的安排部署,同時能夠與碳中和項目業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共贏的前提下不斷探索新的市民碳減排激勵方式。最后,應具有較強的開發和持續運營能力。碳賬戶系統開發承接方自身應具備成熟的2C系統開發和運營經驗,并能夠在未來至少3年內持續保證碳賬戶系統的正常運營。

通過走訪調研,項目組最終選定青島國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國信公司)開發的“便捷青島”APP作為碳賬戶落地的載體,深度助力青島綠色城市發展試點工作。該APP是青島市政府授權建設的青島市綜合服務云平臺,圍繞市民交通出行、商業服務、旅游與文化、教育領域、醫療衛生、行政服務、社會保障與社區服務等領域,搭建了全市統一的門戶類數字化便民服務和城市治理平臺。APP注冊用戶超過500萬,可為市民提供300余項便民服務。

為支持青島市碳普惠平臺建設,北京綠色交易所基于自身在低碳出行碳減排量計算、綠色出行獎勵平臺設計方面的經驗,為碳普惠平臺的界面設計、功能開發、基礎數據采集方式、碳減排量科學性保證等提供了一系列技術支持,聯合青島國信公司順利實現平臺上線和穩定運行。

人手一個“碳賬本” 低碳行為可獲市場激勵



圖2:青島市民碳普惠平臺界面

2021年7月22日,在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推進會上,青島市碳普惠平臺正式發布。該平臺提供了多種生活場景減碳量的核算方法,對市民每日計步、公交乘車、琴島通刷卡乘車、NFC交通卡乘車等低碳行為進行量化,并提供相應市場激勵。中國金茂、青島國信公司聯合為市民碳賬戶提供了豐富的碳減排量兌換物,涵蓋伊甸園種子盲盒、青島海天中心自助餐券、消費滿減券、膠州灣隧道通行優惠券等。

根據“便捷青島”APP的統計數據,自2021年7月平臺上線以來,日均減排量38.6噸,總活躍人次達到1455萬,日均活躍9.7萬人,累計產生碳減排量5800余噸,潛移默化引領綠色生活。根據平臺測算,平均每個用戶使用4千克碳能量即可兌換到相應的權益,真正實現“人人減碳、人人受益”,推動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的自主選擇。

此次北京綠色交易所與中國金茂攜手倡導全民低碳生活,探索碳普惠激勵創新機制,無疑將為青島綠色城市建設發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事實上,雙方此前就在助力城市低碳發展方面做過很多探索和嘗試:早在2011年,中國金茂的前身——方興地產(中國)有限公司就與北京綠色交易所開展了碳中和合作,通過北京綠色交易所成功購買16800噸基于“熊貓標準”(北京綠色交易所開發的中國首個自愿碳減排標準)產生的自愿碳減排量,用于抵消北京廣渠金茂府項目相應數量的碳排放量,這是中國住宅地產行業的第一個碳中和項目,也是“熊貓標準”在國內落地的第一個項目;2017年,中國金茂通過北京綠色交易所購買位于湖南城步南山的風電項目核證自愿減排量,用于抵消長沙梅溪湖國際新城(金茂覽秀城、金茂豪華精選酒店、金茂府、金茂悅與金茂梅溪湖)自運營至2017年6月30日在運營管理層面所產生的碳排放,實現碳中和,助力長沙市低碳發展;2018年,中國金茂與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達成合作,聯合開發智慧城市平臺“我的南京”APP,對市民碳減排行為進行量化,所產生的減碳量通過北京綠色交易所以碳補償的方式進行成交,成交資金全部用于支持市民在APP中申請碳積分獎勵并兌換商品,從而引導上百萬南京市民綠色出行。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探索設立個人碳賬戶,鼓勵更多市民投身到節能降碳的潮流中已成為大勢所趨。然而我們也應看到,目前碳普惠制度的推行在國內尚屬剛剛起步,宣傳覆蓋面和大眾參與力度有限,碳積分的管理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運營閉環。未來,北京綠色交易所將繼續致力于這一新興市場的培育,與各地政府及相關企業攜手,探索碳普惠的新路徑、新模式,使其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