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巴巴集團及19個消費領域企業共同發起“減碳友好行動”,在低碳商品、低碳物流等場景開展合作,為各自實現“雙碳”目標,助力“全民減碳”邁出堅實一步。
“作為連接十億級用戶生態,千百萬級商業生態的數字平臺,我們既要確保自身成為一家健康可持續的公司,同時也有機會和廣大的客戶、合作伙伴一起,搭建一個綠色和可持續的新商業生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新課題。‘減碳友好行動’是當中的重要一步,希望依托平臺的數字技術能力和多元消費場景,共同為全社會減碳行動做出貢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說。
在“減碳友好行動”聚焦的三大消費減碳場景,阿里巴巴有較為成熟的數字化能力。在低碳商品方面,以天貓新品創新中心(TMIC)為例,將與品牌的產品開發部門合作,共建低碳商品標準,共同開發低碳商品,增加低碳商品數量。在低碳物流方面,菜鳥將與品牌的供應鏈部門共同設計低碳物流方案,短期提升原箱發貨與循環箱使用量,在中長期實現物流環節
碳排放的顯著降低。在低碳心智打造上,天貓、餓了么等將與品牌的
市場部門合作,在消費者中樹立低碳消費觀念。
此前,阿里巴巴發布了首個覆蓋10億人的消費者碳賬戶體系“88碳賬戶”,涵蓋用戶吃、穿、用等生活場景,并接入菜鳥、閑魚、餓了么、天貓等App的碳積分。在“88碳賬戶”頻道頁上,低碳友好品牌、低碳標桿商品、低碳包裝代表商品均有專門呈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低碳友好品牌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
“減碳友好行動”20家發起企業的共識是,減碳不僅是踐行公益,也是高質量增長的機遇。在減碳過程中,企業不僅能履行社會責任,更可以通過創新低碳消費場景,帶來新增商業價值,從而獲得減碳的持久動力。
阿里巴巴還領銜起草了《減碳友好行動指南》,秉承“可落地、可持續”的理念,匯集了“減碳友好行動”成員企業的既有經驗,也包含了消費場景中有待攻克的關鍵減碳議題,讓更多企業“從0到1”的減碳之旅有所參考,從而帶動更多行業加入減碳行動。
此前,阿里巴巴發布首份《
碳中和行動報告》,創造性提出了“范圍3+”概念,目的是以平臺“參與者經濟”之力,帶動實現更大范圍的減碳實踐,讓低碳行動和長遠發展結伴而行。
排名不分先后,按照發起成員企業中文名的拼音首字母排列:阿里巴巴、百事、寶潔、博世、飛利浦、高露潔、金光、康師傅、可口可樂、立白、聯合利華、良品鋪子、瑪氏、蒙牛、歐萊雅、雀巢、伊利、億滋、中國飛鶴、資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