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空壓機,為什么今天要開一臺而不是兩臺?運行時的能耗能否達到行業最高水平?”在深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里,
碳排放管理員王宇作為從業11年的“老師傅”,一邊巡查著生產設備,一邊對公司新來的年輕人進行“傳幫帶”——“在保障水、電、氣正常運行的同時,要時刻想想我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節約的。”
碳排放管理員這個職業,乍一聽很新鮮,實際上在
深圳已經出現了十多年。
“當時這個崗位還叫中央設施管理員,要抄表計算、人工統計企業的碳排放量。”王宇回憶起剛入行的日子說:“以前我們提出一些
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常常得不到理解,覺得設備能穩定運行就可以了。”
但是,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綠色發展的提倡和人們對環保的重視,碳排放管理的工作在企業生產運行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大家的意識開始轉變了,我們的客戶也有了
節能減排、降低能耗成本的需求。”王宇說,目前許多企業都有碳排放資產管理的目標,排放量要低于
碳配額,而節能技術則是其中的關鍵。
“比如我們以前采用電加熱的設備,用1000瓦的電只能產生1000瓦的熱能,現在改成了熱泵技術,1000瓦的電可以產生3000瓦的熱量。”王宇說。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完善,能源管理系統可以精確地自動統計分析企業碳排放量,這讓以前盯著“跑、冒、滴漏”的碳排放管理員們可以集中精力于新系統的整體規劃和新技術的應用提升。
2015年的一次節能技術開發給了王宇莫大的鼓舞。當時,細心的王宇注意到企業的凈化車間所用的都是一次回風,這些經過過濾的空氣實際上粒子含量已經大為降低,排出去很可惜,于是他聯合電氣工程師、工藝工程師一起研究,將一次回風想方設法改為可以循環的二次回風。最終,經過測試,一間控溫控濕的1000平方米的廠房,每月都能省下兩三萬度電——僅這項技術每年就給公司省下了四五百萬的電費支出。
“看著用電數據逐月、逐年下降,這種成就感真不是給你多少獎勵能比的!”提起這件事,笑容浮現在王宇臉上。
如今,深南電路的碳排放管理員隊伍已經從王宇剛來時的“三人組”壯大為二十多人,這也是眾多生產型企業碳排放管理崗位共同的變化趨勢。據深圳
排放權交易所統計,目前,全市750家碳排放管控企業至少有1500名人員從事碳排放管理工作。
“聽說現在有越來越多像我這種‘暖通’專業的人才和電氣專業人才加入生產一線,還是很欣慰的。”王宇告訴記者,面對未來,他希望能和更多同仁一起,開發出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節能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