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北京大興機場臨空區:多措并舉促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20%

2022-8-17 13:37 來源: 新京報 |作者: 白華兵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太陽能、空氣能、地熱能在大興機場臨空區形成了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發展局面,一張低碳藍圖下“上天入地”要綠能的決心和舉措,為區域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20%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從1月份并網,到目前大約半年時間,我們園區已經累計發電超過11萬度,收益近6萬元,而這僅僅是全部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在新能源發電控制中心,楊洪薇興奮地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這里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北京部分(以下簡稱“大興機場臨空區”)的北京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地處北京南部。2016年,《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2016-2020年)》正式印發,宣告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的正式成立。在這個核心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橫跨京冀并持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北京擁有50平方公里。低碳從一開始就成為最核心的精神內核,形成了以綠色低碳為基礎的產業發展、經濟生活格局,綠色理念被貫穿到規劃、建設、生產、生活的全過程和全領域。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太陽能、空氣能、地熱能在大興機場臨空區形成了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發展局面,一張低碳藍圖下“上天入地”要綠能的決心和舉措,為區域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20%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藍圖

  從一個臨空智庫起步

  從北京大興一路向南,經過連片的大興新城濱河森林公園,一個不起眼的院落掩映在成片的綠植深處,綠草如茵,流水潺潺。這里就是北京新航城智慧生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新航城技術研究院”)。與一般研究機構不同的是,這座研究院是為大興機場臨空區量身打造的智庫,為大興機場臨空區實踐高質量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撐,是這個區域改革創新的策源地、技術服務的引領者。

  “早在這個臨空區的總規、控規成型前,新航城公司就前瞻性地啟動了落實新發展理念的一系列專項規劃、專題研究工作。為了確保新發展理念真正落地,成立了新航城技術研究院。其目的就是以服務大興機場臨空區為主,圍繞區域的綠色生態、低碳智慧發展提供綜合性的技術服務。”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航城控股公司”)副總經理、新航城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張聰達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我們圍繞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開展工作,意味著我們的工作不局限于某一個特定的領域,涉及國土規劃、市政交通、海綿城市、綜合能源、智慧城市、產業規劃、招商策略等各個領域,也不局限于某一個階段,而是貫穿了規劃、建設、運營的全過程,我們的任何項目,都注重可實施性。”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新航城技術研究院已經針對大興機場臨空區開展了一系列專題研究,涉及低碳路線、綠色建筑、綠色交通、固廢循環利用、能源綜合利用、海綿城市、活力人文、產業環境、智慧城市等,并基于專題研究構建了國內第一套針對臨空經濟區的綜合指標體系。

  張聰達解釋,綜合指標體系具體分49個二級指標,除了資源利用、環境保護,還有人文、智慧、科技、經濟等方面的指標。而綠色低碳是最核心的目標,在49個二級指標里占12個。這樣就把口號轉化成可量化的具體指標,形成了工作的抓手,并且在推行的七年時間里,有針對性地動態調整和優化。

  就是在這個綜合指標體系中,提出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20%,在同類區域中處于領先水平,并結合區域能源需求特點及資源稟賦情況,劃定了地源熱泵、再生水源熱泵、創新示范綜合能源等供能區,主要的指標納入了大興機場臨空區街區控規。

  此外,大興機場臨空區“區域-片區-項目”全流程能源管理機制還讓一個整體目標,被分解到一個個片區、地塊和項目上。張聰達解釋,以片區的規劃綜合實施方案為抓手,編制能源專篇或能源專項,分析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條件、規模和方式等,在道路市政工程中為可再生能源利用做好條件預留,并通過能源中心項目的設計方案把控以及二級地塊市政條件的編制,將可再生能源利用相關要求進行落地實施。對于每個地塊,都會嚴格審查項目可再生能源落實情況。

  不僅如此,大興機場臨空區在路網密度、海綿城市、公園綠地等方面,也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

  從一個研究院入手,到一片經濟區的崛起,低碳的理念、現實的路徑、有效的實施、全流程的監督,在北京南部協調河北、天津的橋頭堡,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現狀

  低碳融入生產生活

  “趕緊進屋坐,這里有水果,這是飲料。”看見貝殼財經記者到訪,搬遷戶劉紅梅熱情招呼。自從去年9月,大興機場噪音區榆垡鎮和禮賢鎮23個村8000多戶村民領到安置房鑰匙后,經過裝修,很多村民已經陸續搬入新居。

  劉紅梅是從北京最南端的崔指揮營村搬來的,她開玩笑說,“從北京的‘南極村’到臨空經濟區的榆垡集中安置區,足足有12公里,搬遷后生活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擁有幾套住房,守著大興機場臨空區的劉紅梅還當上了鎮里的義務宣講員,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理解,變成一場場動情演講。

  就在劉紅梅生活的安置房,太陽能光熱系統正在發揮著作用。北京空港新苑物業管理公司經理張學航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與傳統熱水器不同,這些供熱系統只交換熱量,封閉運行,如果交換的熱量不夠,還能通過壁掛爐輔助加溫,避免了使用過程中的排放冷水損耗,等住戶全部入駐后,將會測算出累計節能量。貝殼財經記者發現,一根根太陽能熱水管把熱量匯集到集中的水箱,并循環到全部住戶家中,進行熱交換,而一個單元18層共計54戶的熱水大部分熱量將由這樣的系統來保障。

  按照綜合能源保障要求,擁有210棟住宅樓、22806套回遷房的安置區,太陽能光熱的生活熱水保障率達到了40%。此外,按照預定目標,大興機場臨空區城市綠化覆蓋率要達到48%,為此不同類型的建設用地要嚴格落實它的綠地率指標要求。海綿城市、綠色建筑、地源熱泵也成了這個經濟區的普遍配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安置房項目(榆垡組團)已成為北京首個獲評“綠色生態示范區”的居住區。

  在新能源保障方面,大興機場臨空區將搭建智慧能源綜合管控平臺,建立組團式地源熱泵、樓宇式地源熱泵、再生水源熱泵、太陽能光熱等分區供能示范區,打造能源互聯網示范區。同時,大興機場臨空區還全面推行綠色建筑,規劃新建建筑100%為綠色建筑,其中90%以上為二星級綠色建筑,35%以上為三星級綠色建筑。通過發展裝配式建筑,啟動中運量軌道交通規劃,打造5分鐘充電圈等一系列措施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新航城技術研究院市政能源部經理胡情表示,“為了完成不同地塊的用能指標,我們嘗試一些模式創新,借助公園綠地等開敞空間,打造生態景觀與可再生能源利用并重的集約型空間,在保證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標達成的同時,盡量減少企業的建設成本。”

  張聰達表示,“大興機場臨空區的獨特之處就是有一套從區域到片區再到項目的綜合能源管理機制,水電氣暖的供應都必須圍繞這個頂層設計展開,同時也避免了不同配套項目之間的不協調問題。”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如今的大興機場臨空區,經濟發展與綠色低碳兼顧,低碳已經融入生產生活的每一個環節。

  探索

  園區里的綠色舉措

  發電玻璃、屋頂光伏、臨街風機,走進大興機場臨空區的自貿創新服務中心,不到100畝的產業園區自身就是一座小型發電站。結合建筑本體,園區集約建成“多站合一”的能源站,實現了電、冷、熱和太陽能等多種能源的集約控制和高效融合。該園區目前已獲得LEED/WELL(國際綠色建筑認證體系)雙認證。

  由新航城控股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聯合創辦的綜合能源服務中心內,大屏幕閃爍,已經并網的發電系統,實時數據正在顯示。綠色電力的發電量,供熱供冷數據,光照、風速、溫度等環境數據,新能源使用量等,正在實時顯示。與此同時,園區室內源源不斷的冷氣正在由地下室的地源熱泵供出。

  新航城城市運營公司能源事業部工程師楊洪薇表示:“我們采用了地源熱泵的供熱、供冷方式,冬季地源熱泵可滿足園區全部的采暖需求,夏季可以滿足60%-80%的負荷,不足的部分再通過配套機組來補充,不僅做到了能源的平衡,還有效降低了用能成本。”

  據新航城控股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綜合能源服務平臺就是為保障客戶用能安全,降低能源費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能源管理水平而構建的。平臺融合了配電室智能運維、用戶用能服務、新能源應用、能效管理四類業態及20項服務5種商業模式。以電為中心,綜合能源服務雙向互補,為客戶提供整合式、定制化和智能化的能源服務。半年時間,已經并網發電11萬度,而全部并網后,將擴充到現在發電規模的4倍。

  據了解,創新服務中心分為東、西兩個區域,其中東區10棟建筑,建筑面積為40558㎡,西區8棟建筑,建筑面積為34713㎡,均采用裝配式建筑。樓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已經鋪設完成。國網綜合能源公司工程師劉云強介紹,創新服務中心東、西兩個區域合計可以安裝電池板 2240 塊,每塊 345W,總計約 772.8kW,通過 4 個并網點接入用戶東、西區兩座配電室配電變壓器低壓側所帶的 380V 母線,目前已經并網193kW。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除了屋頂光伏外,四塊示范性發電玻璃正在發揮作用,可以滿足手機的實時充電。在地源熱泵東區冷熱機房,隨著主機的運轉,來自停車場地下的地熱資源匯入機房,經過冷熱交換,把冷流送入園區各個房間。在園區內,示范智慧燈桿一方面依靠頂端的風機進行發電,同時還在進行大屏展示,智能化照明調控。

  按照大興機場臨空區的綜合能源利用規劃,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率先利用淺層地熱能進行供冷供熱,打造可再生能源供熱示范區。該項目布設有800孔150m深淺層地熱井,建設了“多站合一”綜合能源站(光伏/5G基站、邊緣計算數據機房、供冷供熱設備間、配電站室),融合地源熱泵、屋頂光伏等系統,實現電、冷、熱和太陽能等多種能源的集約控制和高效互補。據測算,年均可節約標煤300噸。此外,綜保區公共庫將開展零碳物流園示范,采用太陽能光伏+儲能+空氣源熱泵+市政供熱+充電樁相互結合的能源系統,承擔部分電力供應、全部的制冷和供暖需求,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庫區近零耗系統搭建。目前,該能源系統方案已形成可研報告,待庫區用電量上來后,進行相應設備的安裝。

  同時,在今年即將實施的中央公園一期,還將布設3800多口地源熱泵井利用集群,為公園周邊的國際社區、綜保區供冷供熱。

  張聰達表示,“大興機場臨空區正在開展雙碳方案研究,將進一步探明區域范圍內中深層地熱資源情況,結合國家能源局整縣制建筑屋頂光伏發電試點以及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綠色能源轉型示范區的建設,進一步強化太陽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臨空區的利用。”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