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從戰略高度把握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歷史任務和重大意義

2022-10-18 14:27 來源: 中國環境報 |作者: 楊開忠 黃承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新時代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在指出過去五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基礎上,著眼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總的戰略安排,首次從戰略高度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對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言的新的使命任務,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內在要求”而言的新的時代意義。可以說,“兩個明確”相較于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是就生態文明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愿景中戰略地位的再強化、再升華,意義非常重大。

  新的歷史使命:生態文明建設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性、根本性任務。怎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在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報告上,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關于中國式現代化基本特征的重要論述,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十分鮮明的特征。

  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以一種革命斗爭的方式鏟除阻礙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反動統治,揭開了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道路的歷史序幕。早在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所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便明確提出:“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斗爭。”1954年9月,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自此以后,從黨的十三大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納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始,直至黨的十七大強調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始終是歷次黨代會的重大課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黨在建黨一百周年偉大的歷史性時刻,宣布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也就是說,中華民族在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進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新的歷史進程,根本目標就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如何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我們黨繼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重大歷史范疇之后,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內在邏輯。這即是,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路徑、基本方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大道之行、乘風破浪。也可以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可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

  在這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賦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基本特征。回顧中國式現代化百年征程,對照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百年中國共產黨偉大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中,在“中國式現代化”歷史演進中,繼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之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單如此,在黨的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又賦予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生態智慧的歷史使命。至此,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既波瀾壯闊、行穩致遠,又肩負光榮使命,勇擔歷史重任。

  新的時代意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統籌把握、辯證闡釋黨的十八大和黨的二十大關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理念和主張所蘊含的時代背景、歷史使命,可以說,黨的十八大所要求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問題之源在于彼時我國資源、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嚴峻形勢。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夠深切體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年間如何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又如何實現了“使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現在,站在新的歷史征程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發生了巨大的時代性變化,要求必須著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歷史新臺階。

  回望歷史,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以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時期,都把人與自然關系作為馬克思主義革命黨、執政黨重要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以及治國理政、執政為民的重要方略。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探求、認知和實踐,既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在“兩個結合”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把“生態文明”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特別是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根本思想的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度凝聚、吸收、傳承和創新中華傳統生態智慧和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使中華傳統優秀生態智慧和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觀在21世紀實現創新性發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再次貢獻了東方生態智慧,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總基調就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這意味著,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既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憧憬和夢想,也是我們黨繼在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之后,從全面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出發,所要實現的事關社會生產方式、發展方式、價值理念、制度體系全方位立體化全過程全地域綠色轉型的“綠色革命”。

  可以預見,由中國共產黨所開辟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征程、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我們黨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將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新起點,一個新的轉折。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