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
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之中。一方面,去年開市的
深圳、上海、
北京、廣東、天津五個市場已經全面進入核查期,即將迎來首年履約,各個試點省市的
碳交易機制設計將得到全面檢驗。另一方面,湖北
碳市場已于4 月2 日開市,重慶市場也即將在5 月啟動,后啟動的兩個市場得以吸取先行者經驗,創新和調整同樣值得期待。
政策方面,探索區域試點、建設全國碳交易市場已提上日程。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孫翠華4 月2 日表示,我國今年要提出全國
碳排放新的管理辦法,同時,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交易總量也會有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下一年要與各地方對接;4 月29 日,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透露,今年的工作重點是,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區域性碳交易規則和機制,為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做鋪墊。
無論對目前的碳交易試點還是未來的全國碳交易市場而言,流動性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
問題。流動性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市場的價格發現能力,從而影響到碳市場
減排倒逼機制的發揮。相反,履約主體范圍的劃定、市場規模的預估及供需關系的變化,同樣會給碳交易市場的流動性帶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