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以全域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綠色化為方向,保持改善生態環境的力度、深度、廣度,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從根本上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
記者日前從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以下簡稱科左后旗)獲悉,當地落實通遼市“四個千萬畝”重大生態工程部署取得實效,全旗“雙百萬畝”集中治理區已治理沙地160萬畝,植被覆蓋度達90%以上,新增活立木蓄積量120萬立方米,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科爾沁沙地是我國最大的沙地,位于東北西遼河平原,由于氣候變化及過墾過牧,生態環境一度嚴重失衡,是京津冀風沙的主要源頭之一。沙地近90%的面積位于內蒙古境內,而科左后旗,正處于科爾沁沙地腹地。
2012年至今的十年間,科左后旗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全域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綠色化為方向,保持改善生態環境的力度、深度、廣度,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從根本上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
綠進沙退,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漫步科左后旗雙合爾公園濕地,水草相連,白鷺翱翔,一派水鄉澤國的景觀。生態環境的大幅改善,不僅為群眾帶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愜意,也讓候鳥有了更好的“休息站”。
從環境的保護到修復,科左后旗補齊了一塊塊生態短板。2014年以來,科左后旗對1.15萬平方公里土地進行了科學布局、功能分區,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地適樹原則,每年以治理100萬畝土地、造林1600萬株的速度扎實開展大規模生態建設。
科左后旗委常委、副旗長王海瀾告訴記者:“我們采取保活造林方式,實現造一片、成一片,項目區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通過全域全年禁墾禁牧、落實林權等措施,做到建得好、管得住、見成林,項目區造林保存率達90%以上。”
截至今年下半年,科左后旗森林面積增加到34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5.1%提高到目前的21.68%,累計完成“三北”五期工程建設88.6萬畝,1320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建設果樹經濟林500畝,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萬畝,擁有生態廊道5.1萬畝,濕地森林公園10處以上、濕地保護區107萬畝,變“沙進人退”為“綠進沙退”,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近兩年來,科左后旗生態文明頂層設計逐步完善,《科左后旗提升環境空氣質量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總體要求、目標愿景、重點任務、制度體系;《科左后旗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提出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控,落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完善了生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和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體制。
隨著綠色發展
法規和
政策保障的不斷強化,科左后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
化工程建設,切實做到“抓晉升、重修復、守底線”,將空氣變財氣、青山變金山、綠水變富水、林地變寶地,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生態+”產業,開啟了全民參與的“綠色+”時代。
轉變增長方式,打出低碳發展組合拳
近年來,科左后旗全方位多元化推進“生態+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新舊動能轉換,讓“老樹發新芽”。
黃牛產業一直是科左后旗的龍頭產業,如何打造以生態種養為基礎的養殖模式一直是當地畜牧業發展的探索方向。為此,科左后旗大力發展草牧業,建設以青貯為主的優質飼草料基地130萬畝、灌草型飼草料基地50萬畝,形成種養綠色產業鏈,生態種養模式逐漸步入正軌。
保護好生態的同時,還要用好生態。科左后旗打出“生態+旅游”牌,推出“綠水田園,樂游后旗”的特色旅游路線圖,先后打造了“烏旦塔拉楓葉節”“大青溝森林會”“草甘沙漠文化旅游節”等旅游品牌活動,加快發展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娛樂休閑、運動養生于一體的旅游產業。2021年,僅大青溝景區就接待游客13.1萬人次,實現旅游
市場綜合收入6550萬元。
如今,科左后旗金寶屯鎮鐵建村瑞達種植養殖合作社5000余畝的榛子林已獲得超過2500萬元的經濟效益,成為當地生態致富的樣板。在生態持續好轉的同時,科左后旗著力打造“生態+經濟林”發展新路子,已經累計建設30萬畝果樹經濟林、200萬畝林板一體化、3萬畝種苗花卉等多個生態產業基地,發展林下養殖種植面積30萬畝以上,增加經濟效益1.8億元以上,林果產業正成為農牧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科左后旗在“護好生態、用好生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不斷創新思路,打出了一套重點領域低碳發展的組合拳。近年來,科左后旗政府著力提升能源綠色供給和就地消納水平,進一步加大“風光儲一體化”新能源項目引進實施,推進企業“風光儲一體化”項目、200兆瓦荒漠風電基地工程項目、100兆瓦光伏治沙儲能項目。2021年,11家新能源企業入駐科左后旗。其中,風力發電企業6家、光伏發電企業4家,全年總發電量達11.83億千瓦時,清潔能源的使用量達40%,“風光儲一體化”新能源項目取得實效。
營造良好宜居環境,“生態自信”日益增強
光盤行動、垃圾分類、舊物回收、綠色騎行……近年來,科左后旗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模式,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生活不斷呈現新亮點。
推窗見綠色、開門進公園。自然環境的好轉也帶來了人居環境的改變,群眾充分享受到了生態紅利。位于科左后旗新老城區交匯處的雙合爾公園占地114.7公頃,公園內種植松樹、楓樹、榆樹、槐樹、杏樹等各種樹木28種,棲息于園內的飛禽、動物有十幾種,其中不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頰噪鹛及紅胸松鼠等。
“公園分為7個功能區,不僅美化了地區環境,同時也為周邊百姓提供了一處休閑游憩的場所。不僅如此,科左后旗還全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大力建設公園綠地、口袋公園,營造了良好的生態宜居城市環境。”科左后旗城鎮事業服務中心副書記謝曉東向記者介紹。
生態環境治理的成就讓科左后旗信心倍增,近幾年來,科左后旗從城鎮到鄉村、從微末之處到宏觀大局始終致力于增進民生福祉。2021年,科左后旗完善城鎮公共配套功能,進一步改善城鎮衛生環境水平,實施集中式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32處,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24座、畜禽糞污處理中心8個、嘎查村堆肥收集站20個,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時,相關部門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倡導綠色、低碳、循環的生活方式,使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深入民心,群眾日益養成綠色生活習慣,環保意識顯著提高。
曾經的漫漫黃沙,如今變成了綠水青山。從“大地披綠”到“身邊增綠”和“心中播綠”,科左后旗的“生態自信”越來越強,優良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科左后旗人的“幸福不動產”“綠色提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