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孫守亮就生態環境部圍繞美麗中國建設已經部署實施的工作情況回答光明日報記者提問。
孫守亮表示,黨的二十大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建設宏偉藍圖。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以來,黨中央對美麗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一以貫之、不斷深化,保持了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孫守亮介紹,工作實踐中,生態環境部深入開展美麗中國建設戰略研究,加強系統謀劃,推進地方實踐。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和任務要求納入“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印發實施《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地方因地制宜探索路徑模式,協同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無廢城市”等各領域創新示范建設。近期,生態環境部就推出了首批18個美麗河湖、8個美麗海灣的建設案例,收到很好的社會反響。
孫守亮表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建設美麗中國。黨的二十大強調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要求我們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從生態環境領域來認識、來把握,我們理解就是要以美麗中國建設為統領,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實現根本好轉,構建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引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新格局。
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生態環境部既面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緊迫任務,又需要放長眼光來系統布局,謀劃好、推進好、建設好美麗中國。這兩個方面需要有機銜接、總體提升,從大的方向和策略上來考慮、考量,應該做好做優“穩、融、新、實”四篇文章。
一是立足于“穩”,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是工作的總基調,大的原則,各領域各方面都要完善落實。新形勢下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穩定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將美麗中國建設的綠色底色擦得更厚實、更靚麗,真正做到積厚成勢、根深葉茂。
二是著眼于“融”,系統觀念、深度融合。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以降碳協同減污,統籌近期和遠期、統籌發展和保護、統籌環境和民生、統籌整體和局部,在協同規劃、協同布局、協同治理、協同施策上融合共進,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和美麗中國先行區,統籌好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城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建設,推動形成有機統一、條塊清晰、各美其美的美麗中國建設體系,實現全領域整體和諧美麗。
三是發力于“新”,深化改革、守正創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與美麗中國建設有效銜接,為全面展開美麗中國建設布局夯實基礎。善用改革思路和創新舉措,完善以建設美麗中國為導向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尤其要激發和調動基層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實際出發,鼓勵探索美麗中國建設新路徑新模式,在各領域各層次培育一批示范作用好、帶動能力強的標桿。更加注重發揮
市場機制和
政策激勵作用,更加注重優化服務市場主體,著力加強關鍵技術創新突破,把動力活力激發釋放出來,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有效支撐。這是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是得成于“實”,惠及民生、實干實效。這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以增強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下更大氣力解決好老百姓關心的突出生態環境
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生態環境實實在在的改善,檢驗美麗中國建設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