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鹽城的“新春第一會”,是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建設推進會議。春節前的1月10日,鹽城出臺了《關于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實施意見》。鹽城已成立了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任務清單化、清單項目化、項目責任化管理,相關財政資金向重點領域傾斜,并將建立
第三方評估機制。按照計劃,鹽城力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到2025年初步展現模樣,到2030年,鹽城要成為推動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示范城市。
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鹽城有基礎。鹽城擁有長三角中心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創成國際濕地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空氣質量一直保持
江蘇省前列,生態康養品牌效應逐步彰顯;鹽城的新能源資源足,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0%,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大基地和長三角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得到廣泛關注;鹽城農業貢獻大,去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全省第一,糧食總產143.2億斤、創歷史新高,響水西蘭花、射陽大米、東臺西瓜等品牌價值都超百億元,已經成為華東地區重要農副產品供應基地。
有綠色還不夠,還要低碳發展,關鍵點還在發展。綠色低碳與現代工業體系相輔相成,沒有先進制造業作根基,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就會成為無源之水。鹽城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過程,聚焦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大健康和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等。有些產業能夠發揮乘數效應,可以生產更多清潔能源,顯著提升
減排降碳能力。比如,晶硅光伏是典型的“小能源”換“大能源”產業,根據有關機構測算,一套通用的光伏組件(310瓦)從礦石開采到電站建成總耗能約370千瓦時,按照平均25年壽命、每年1300小時左右光照時間計算,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產出的清潔
電力是其總耗能的25倍左右。
去年,鹽城新能源產業開票銷售預計突破1300億元。新能源是鹽城打造綠色制造之城的重要突破口,其中落戶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SK動力電池項目,是韓國SK集團全球布局中最大、最具示范引領帶動作用的行業龍頭,其二期項目是近五年來江蘇省最大的韓資項目。2022年,鹽城GDP躍上7000億元臺階,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6%,增幅列江蘇省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200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4.8%,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增長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