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第一站位、第一行動、第一目標、第一時間、第一標準,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跋山涉水”生態文章,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近日,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甄選公布了一年來生態環境領域熱點詞匯。
執法檢查
自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黑龍江省堅持高位推動,連續五年開展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和環境保護法律
法規實施情況檢查,有效推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2022年通過“一年看五年”“一法看多法”,開展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對全省13個市地實地檢查“全覆蓋”,并組織對執法檢查發現
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解決了一批重大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龍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足。
生態文明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全省發展的重要位置,全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碩果累累,雙鴨山市饒河縣、伊春市豐林縣入選“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佳木斯市湯原縣獲得“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目前,黑龍江省共有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8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個。
入河排污口
2022年6月,《黑龍江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印發,正式啟動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整治工作,全省牢牢抓住“查治測管落”五個關鍵環節,問題排污口整治率達到98.6%。
督察整改
黑龍江省深入開展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信訪“回頭看”“鐵腕治污雷霆行動”專項執法檢查,全年辦理行政處罰案件439起,罰款金額7793.86萬元。截至12月31日,督察組反饋的55項問題已完成整改16項,正在推進39項;轉辦的2330件信訪案件已辦結2112件,階段性辦結218件。
能力作風建設年
3月30日,根據黑龍江省委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部署,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全面啟動全系統能力作風建設工作,成立8個專項工作組,解決一批制約綠色龍江建設、阻礙工作落實、損害百姓環境權益的突出問題,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保障能力不斷夯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開展“環評百人幫百企”,全面推行“五專四員”機制,出臺服務保障產業振興發展20項措施,全省500個重點項目全部實現點對點對接幫扶,已批復373個。
生態環境獎
7月25日,黑龍江省政府決定,授予哈爾濱市氣象臺等34個集體“黑龍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先進集體”稱號,授予張昆林等50名個人“黑龍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先進個人”稱號,這是黑龍江省首次對生態環境保護先進典型進行表彰,今后將每5年進行一次。
2022年,我省高質量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一批實績過硬的干部獲殊榮。大慶市生態環境局劉實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大慶油田生態環境管護公司李樹森、齊齊哈爾市愛心聯合會李淑云、共青團黑河市委蔡瀟然入選“2022年百名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
松花江水質史上最優
截至12月31日,松花江干流10個國控斷面全部達到III類,水質同比由輕度污染改善為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一年來,黑龍江省開展水質提升“百日攻堅戰”,基本完成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動態實現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全覆蓋。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74.8%,同比提高14.1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水體,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99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或依托處理。
藍天保衛戰
2022年,全省PM2.5濃度均值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95.9%,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一年來,全省聚焦重污染天氣治理,狠抓散煤污染治理,落實秸稈“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哈爾濱市、綏化市、肇州縣、肇源縣重點地區全年削減替代散煤106.11萬噸。淘汰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外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287臺,升級改造燃煤鍋爐73臺。
保護黑土地
3月1日,《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正式實施,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加強我省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2022年,黑龍江省全面加強黑土耕地污染防治,排查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81家、涉重金屬礦區60家,建立地下水環境狀況“雙源”清單3969家。新增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368個,污水治理率達到26.3%,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以佳木斯市為試點開展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先行先試試驗區建設,地下水污染綜合防治能力全面提升。
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2022年,黑龍江省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黑龍江省碳達峰實施方案》《黑龍江省“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全力推動減污減碳協同增效,首次以農業、旅游領域為重點,啟動近零
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試點建設。
開展重點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發電企業碳核查,我省是少數幾個按國家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的省份。從碳
市場開放到2022年12月底,全省53家參與交易的企業累計買入碳排放配額809.65萬噸、成交額3.63億元,賣出配額981.84萬噸、成交額4.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