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3日,31個省級行政區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全部曝光,國際能源網/氫能匯(微信公眾號:h2-2005)匯總了各省報告全文,發現20個省份將氫能列為新一年工作重點和任務。這其中,
內蒙古是對氫能最熱情。在能源大基地建設中,氫能在一體化建設中的“轉換器”作用也在內蒙古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在
河南、
河北等涉及到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的省份,則對氫能車投入更多的熱情。這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雖然第一批和第二批城市群沒趕上,重慶和成都聯起手來預備沖刺新的示范城市群。
從省級行政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提到布局氫能的關鍵詞,我們不難看出,今年氫能產業將再度爆發,在
政策支持下,各個地方政府都在布局氫能,一些此前沒有計劃的省份也表示要嘗試發展氫能,氫能在地方能源領域的地位也變得更為重要,對于參與氫能產業的企業來說,無非是看哪里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內蒙古: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已經起步
一年來,我們堅持育產業、換動能,精心謀劃8大產業集群和12條重點產業鏈,實行“兩圖兩庫兩表”推進機制,建成全產業鏈項目140個,落地鏈主企業近百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9%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長33%以上、裝備制造業增長43%以上。特別是用新理念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既抓開發利用、又抓裝備制造,既推動與央企合作、又促進地方企業參與,新增裝機2000萬千瓦,批復實施約1億千瓦,建設6類
市場化應用場景項目3000多萬千瓦,發電1300多億度、超過三峽工程一年的發電量,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和呼包鄂通裝備制造基地開始起步。
接下來將不遺余力抓項目。建設蒙西“四橫五縱”、蒙東“八橫二縱”
電力主干網架,推進新能源大基地集疏外送工程和綠電、綠氫進京新通道建設,布局一批充電樁、加氫站。新建數據中心裝機50萬臺、5G基站2萬個。
加快推進能源經濟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能源產業是內蒙起家的產業,更是當家的產業,只應做大做強、不能做小做丟。全力推動傳統能源和煤基產業老樹發新芽。
全力推動新能源加快開發和全產業鏈建設。現階段新能源發展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風口”,必須按照新發展理念、全產業鏈思維,一手抓新能源開發建設,一手抓裝備制造業發展。要堅持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錨定“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加快大型風光基地和源網荷儲、風光制氫等場景項目建設,力爭并網裝機2500萬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場景應用規模1000萬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和呼包鄂通裝備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
堅持以鏈式思維抓產業。聚焦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支柱產業,深入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廳局長、盟市長、旗縣長都要當好鏈長,全區一體推進重點產業鏈建設。做大做強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風光氫儲車”一體化推進,風電主攻齒輪箱、發電機和輪轂、軸承、控制系統等薄弱點,力爭今年整建制配套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光伏主攻
玻璃、背板、邊框、膠膜、焊帶、銀漿、鋁漿等薄弱點,力爭今年電池片和組件供給能力達到5000萬千瓦;氫能主攻制氫環節電解槽和儲運環節壓縮機、循環泵,力爭今年制氫設備產能達到250臺套;儲能主攻上游電芯制造和下游儲能集成,力爭今年儲能裝備生產能力滿足100萬千瓦時儲能裝機需求;加快釋放新能源汽車產能,提升裝備生產配套能力。
加快中
石化、寶豐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鄂爾多斯可再生能源制氫與現代煤
化工產業耦合發展,支持烏海建設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力爭今年現代煤化工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
2022年,啟動實施“氫動吉林”行動,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工建設。
將大力推進能源產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加快構建以“清潔型電源、友好型電網、靈活型負荷、主動型儲能”為主體的吉林特色新型電力系統,積極服務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吸引用電大戶落戶吉林。開工建設新型儲能設施20萬千瓦以上。“氫動吉林”行動重點建設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推進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國電投氫能產研基地建設,布局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推廣城市
公交、環衛等氫能車應用。
將籌建吉林省氫能產業綜合研究院。
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穩步發展氫能產業,建設北方重要氫能產業基地。加大儲能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拓展力度,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構建東北區域能源交易中心。
2022年,綠氫、芳綸、氰胺產能等躍居全國第一位,寧東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制油、煤基烯烴生產基地,居全國化工園區第五位,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加快建設。
未來將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增強當前資源緊缺和未來資源枯竭的危機感,制定煤炭及關聯產業安全發展十年戰略規劃,充分發揮資源能源比較優勢。加快推進綠能開發,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抓好10個大型風電水電基地、11個光伏園區建設,新增新能源裝機300萬千瓦,占比達到50%,綠氫產能達到2.5萬噸,全面強化煤電油氣產運供保障,為寧夏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加速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重點圍繞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實施工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加快建設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
有色冶金等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加快天合光能和阿特斯新能源全產業鏈、弗迪新型動力電池、中復神鷹碳纖維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把清潔能源更好地轉化為產業優勢。
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業,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金昌建設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電池和電池材料供應基地。謀劃布局氫能、新型儲能、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
提升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驅動力。以鏈長制為抓手,以鏈群結合為路徑,聚焦重點產業鏈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鏈主”企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
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加快西安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光伏裝備,寶雞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發展步伐,支持西安、漢中加快構建西漢蓉航空產業帶,支持榆林建設氫能產業示范區。
2022年,山西風光發電裝機容量位居全國前列,氫能、地熱能、新型儲能和能源互聯網等加快發展,垣曲、渾源等抽水蓄能電站加快建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達到4900萬千瓦、占比40.25%。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6%。成功舉辦太原能源低碳發展
論壇,發出能源革命最強音!
將加快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氫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開發利用,力爭開工5個以上抽水蓄能項目,加快推進2座新能源匯集站建設,發展移動儲能。扎實推進能源互聯網試點,開展虛擬電廠試點示范。
發展鞏固高精尖產業。在衛星互聯網、氫能等新興領域拓展布局,加快新能源汽車優質項目建設。
深化重點領域協同聯動。大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實現“交鑰匙”醫院項目竣工交付、京雄高速全線通車。統籌落實通勤圈、功能圈、產業圈發展任務,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等產業協同項目發展。
河北:形成“風、光、水、火、核、儲、氫”多能互補的能源格局
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新型能源強省和數字河北,抓好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深化
鋼鐵、裝備制造等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做強做大數字經濟,形成“風、光、水、火、核、儲、氫”多能互補的能源格局,構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河南:推動氫能產業盡快成規模,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示范區
2022年,鄭汴洛濮氫走廊建設加快。接下來,將著力構建先進制造業體系。加快裝備制造業智能轉型,擴大工業母機、智能機器人、高端儀器儀表等產業規模,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025年裝備制造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推動氫能與儲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等產業盡快成規模,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示范區。
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增長12%以上,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以上。以“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為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力爭在算力網絡構建、氫燃料動力工程機械整車工程化、動力電池高值循環利用等方面,突破一批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為國家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作貢獻。
在擺成績時,報告點到,在2022年,推進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投入運行,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47萬千瓦。
2023年工作計劃中,將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實施能源綜合改革試點。推進風光裝機倍增工程,加快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400萬千瓦以上。提高省外綠電受進規模,新增支撐性電源裝機156萬千瓦。
山東正在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碳匯補償機制,推進藍色碳匯研發利用,有效提升經濟發展“含金量”“含綠量”。
將繼續推動綠色化轉型。強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00家,開發綠色產品100個以上。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力度,整合鋰電、動力系統、整車制造等資源,盡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競爭優勢。
將放大戰略平臺疊加優勢,推動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加快國家電投氫能產業基地建設。
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
問題整改落實,堅決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加快500千伏過江通道建設,積極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鼓勵企業參與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建筑,降低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支持徐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上海: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向、國際氫能谷等特色產業園集聚
推動實施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行動方案,實行更大程度開放壓力測試,深化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全面落實加快建設濱海城市的23條市級專項支持政策,推動更多優質項目向動力之源、國際氫能谷等特色產業園集聚。
廣東:加快推動新能源產業成為新的萬億級產業集群
全面提升當家產業優勢,大力推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提質壯大現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產業成為新的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億元級的新興產業集群。
報告點出,2022年,玉柴商用車燃氫發動機填補了國內空白。
未來一年,將加強停車場、加氫站等建設,完善公路沿線汽車充換電網絡,推進充電設施進小區進鄉鎮,新增充電樁1.5萬個以上。電源裝機比2017年增加43%,新能源裝機增加3.1倍。將打造新材料—動力電池—整車較為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實施“電動四川”行動計劃,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打造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
做大做強優勢制造業。支持“六大優勢產業”壯大規模,力爭營業收入突破6萬億元。發展生物醫藥、核技術應用、航空裝備、軌道
交通、氫能、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先進計算、量子通信、工業元宇宙、類腦智能等未來產業,提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關鍵基礎產業水平,重點發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國產EDA工具,支持能源電子、中低軌衛星等新業態產業。
支持成都、德陽、綿陽、宜賓制造強市試點和攀枝花釩鈦、樂山晶硅光伏、遂寧鋰電、資陽醫療器械特色優勢產業試點,支持成都、自貢等打造千億級無人機產業集群,支持依托東汽等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集群。
重慶:共建成渝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
示范城市群
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提速建設長安、賽力斯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配套項目,一體規劃建設運營“充儲泊”設施,構建完整產業生態鏈。
推進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積極參與國家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加快人工智能、硅基光電子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提速建設重慶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共建成渝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