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未來發展的重點是服務重大國家需求,主要包括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保障、落實碳達峰-
碳中和戰略的科學基礎和方案、筑牢國家生態基礎設施及生態文明的綠色根基等方面。”中科院院士于貴瑞在今日舉行的中國通量網2022年學術年會暨二十周年戰略發展研討會上表示。
中國通量網全稱中國陸地生態系統通量觀測研究網絡(ChinaFLUX),是我國首個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基礎工程。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通量網填補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在東亞季風區碳氮水通量觀測網絡的區域空白,在國際通量網絡中發揮的影響力日益增長。
“雙碳”目標是引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路徑,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長期、系統、復雜的工作,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中國通量在觀測站點擴展、新技術研發、生態系統碳氮水交換過程機理認知和碳氮水通量時空格局評估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并將持續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提供更為重要的理論和數據支撐。
對此,于貴瑞表示:“‘雙碳’戰略不單是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承諾,更是一場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生態系統通量觀測在這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通量網此次舉辦的研討會以“把脈生態
碳匯,服務綠色雙碳”為主題,旨在總結中國通量網二十年的發展經驗,交流中國通量網在生態系統碳、氮、水通量監測和碳匯功能評估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與會的專家學者共同深入探討了中國通量觀測事業在新時期所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更好地助力我國雙碳行動的積極穩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