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數字中國綱領性文件重磅發布 “數字碳中和”加速落地

2023-3-1 09:05 來源: 央廣網

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其中,規劃中提及,要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研究制定推動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要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這是首次提出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框架,也意味著數字經濟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體系是數字經濟的兩大基礎,數字化、智能化不僅能幫助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在交通、能源行業還是實現碳中和的前置條件。目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碳排放占到總體排放量的10.4%,僅次于發電供熱、工業、建筑領域。數字中國綱領性文件的發布,為能源行業加速數字化并達成雙碳目標指明了方向。

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降低交通能耗,助力碳中和?一方面需要通過數字化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提升能源的周轉效率和使用效率,改善中間存在的低效環節,推動能源行業結構升級,綠色低碳轉型;另一方面,在上游,加大綠電供給比例。在用能端,推動新能源汽車加快普及,進一步完善充電樁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存量減排”與“增量替換”的雙線并行模式,最終助力碳中和。

而且實現碳中和目標,本身就是一個數字化的過程。從碳足跡的核算、認證碳配額的交易,需要一個數字化的公共服務平臺來支撐。其中涉及到IoT、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數字技術組合。達成這一目標,既需要頂層設計的規劃,同樣也需要企業、公眾等社會力量的參與,通過碳普惠、碳積分的激勵形式,調動起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積極性。

在能源數字化方面,國內不少公司都在積極實踐,其中能鏈控股,將數字化能力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通過覆蓋全國的SaaS服務平臺,賦能傳統加油站提高效率,降低碳排放。旗下能鏈智電(NASDAQ:NaaS)作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全面布局新能源充電服務,已覆蓋全國4.5萬充電場站、43.4萬把充電槍,在充電樁、充電場站建設運營方面,具有全鏈條專業能力。構建起能源行業全域數字化生態,以存量化石能源減排、增量新能源替換的“一減一替”方案,助力雙碳目標達成。據最新披露數據,能鏈2022年碳減排215.9萬噸,減碳量比2021年提升了108%。這恰恰是規劃中提及的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功實踐。

在數字中國建設“2522”整體框架下,能源行業的數字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將會受到更多關注。未來,只有將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釋放數字化、智能化的驅動力,才能真正推動產業數字化、低碳化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