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全球發展倡議,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將在促進綠色“一帶一路”過程中發揮什么作用?將如何加強國際對話交流與務實合作,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周國梅。
中國環境報:去年12月,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主席國,推動大會通過歷史性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新的一年,我國在參與重要國際環境進程和公約談判中將重點圍繞哪些工作?
周國梅:當前全球環境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三大挑戰。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一是繼續發揮好《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主席國作用。COP15第二階段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大會通過了歷史性的成果“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歷史性地描繪了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景,明確了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在全球環境治理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下一步,我們將做好下半篇文章,繼續履行好COP15主席國職責,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協調關鍵方,推動大會通過的設立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建立遺傳資源數字序列信息(DSI)惠益分享多邊機制等相關決定得到全面落實,確保“框架”不再重蹈“愛知目標”覆轍,成為全球環境治理的一個標桿。
二是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組織參加《蒙特利爾議定書》《巴塞爾公約》《鹿特丹公約》《斯德哥爾摩公約》《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等國際環境公約談判,穩步推動相關公約修正案批約程序,并推動相關國際公約協同增效。
三是更具建設性地參與新的國際規則制度制定,在生態環境領域逐步發揮引領作用。更高質量、更深層次地加強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合作,做好塑料污染國際文書政府間談判等相關工作,為推進全球塑料污染防治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國環境報:綠色“一帶一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方案、全球治理”的重要實踐探索。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如何推動促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周國梅: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完善綠色“一帶一路”
政策體系,建立綠色發展伙伴關系,深化能源綠色低碳領域務實合作,支持共建國家生態環保能力提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蓬勃動力,綠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鮮明底色。
面對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的新形勢,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把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完善國際合作平臺,不斷深化務實合作舉措。
一是依托合作平臺,推進共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依托“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多邊合作平臺,舉辦“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圓桌會、綠色絲路行年度活動等支持活動,凝聚“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共識,幫助共建國家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各相關方對接合作需求,挖掘合作潛能,凝聚合作共識,推動共建國家實現綠色發展優勢互補。
二是踐行綠色理念,加強共建國家重點領域技術支撐。推進重點領域相關團體標準、綠色技術指南的發布和實施,推動開展示范國家與示范項目合作和技術支撐。依托“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和“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
深圳),推動實現與共建國家信息共享、知識共享、惠益共享,強化綠色低碳技術以及產品與知識信息服務,加快先進適用環保技術雙向流動,引導優質環保產業資源開拓共建國家
市場,為共建國家應對環境氣候挑戰提供積極有效支持。
三是發揮示范效應,增強共建國家綠色發展能力。推動綠色項目落地實施,為共建國家提供更多“小而美”、可復制的綠色解決方案,切實提升共建國家人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為綠色“一帶一路”合作凝心聚氣。繼續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每年為共建國家提供300個培訓名額,通過援外培訓提升共建國家綠色發展人才素養,搭建環保協同治理橋梁,增進民心相通。
中國環境報:我國始終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近年來廣泛開展了應對氣候變化、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的雙多邊國際合作。我們將如何進一步加強國際對話交流與務實合作,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
周國梅:我們將認真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
一是堅持統籌推進,加強雙多邊區域環保國際合作。堅持務實合作、開放包容原則,積極參與聯合國、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中國—中東歐國家等機制框架下環境合作,做好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相關工作,積極開展雙多邊交流。
二是用好高端智庫,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繼續發揮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高端智庫作用,圍繞中國和全球環境與發展領域重大
問題開展深入研究,提出高質量政策建議。用國際社會能理解、易接受的概念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大力宣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地球生命共同體”等生態文明理念,展現中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三是加強南南合作,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加強中國—東盟、瀾滄江—湄公河、中非等機制框架下生態環境合作與交流,推動環保產業和技術合作,以及相關成果分享,提升發展中國家綠色發展能力,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動力轉換和方式轉變,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