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碳達峰
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正式印發,并在4個一級子體系的多項重點建設內容中涉及石油和
化工行業。
業內人士透露,建立健全“雙碳”標準,石油和化工行業早有準備。未來,還要多維度統籌規劃,逐步細化標準體系,不斷推進行業“雙碳”標準國際化,推動和支撐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行業標準基礎良好
“標準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對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事實上,不斷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如期實現“雙碳”目標也是每個
石化人的心聲。筆者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了解到,石油和化工行業已有超過21項行業“雙碳”專項標準的申報獲得批復,涉及石油和化工行業
碳排放管理術語、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指南、石油和化工行業低碳產品評價導則;基于項目二氧化碳排放量評估,甲醇企業、電石企業、輪胎企業和染料企業核算與報告要求;產品
碳足跡、產品種類規則、石油和化工產品以及廢棄物處理處置、
節能減排技術規范,綠色工廠評價等領域。這批標準計劃的立項,將有助于解決碳排放標準缺失
問題,進一步完善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也為建立健全行業“雙碳”標準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前述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負責人提醒,從國家層面來看,當前,直接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國家標準已有1800余項、行業標準2300余項,涉及碳排放核算核查、節能、非化石能源、新型
電力系統、化石能源清潔利用、資源循環利用、
碳匯等多個方面。但這與實現“雙碳”目標的需求相比,“雙碳”標準化工作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標準的領域和范圍需要進一步擴大、標準的數量和質量需要提高、協調推進力度需要加大等。下一步,有關部門還要進一步細化標準體系,明確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重點,推動實現各類標準協調發展。
體系建設需統籌規劃
石油和化工行業碳排放量雖不是最多,但減排難度卻不小。因此,建立科學合理、適應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雙碳”標準體系,既是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剛需,也是急需。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建立行業“雙碳”標準體系時,要全面覆蓋低碳轉型發展各相關領域,從生產流程、技術發展、生命周期、產業鏈條、金融市場等多個維度統籌規劃。同時,還要綜合考慮產品、裝置、企業、供應鏈等的碳排放特點;與現有的節能與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等標準體系的協調性,以及要充分用好綠色金融、
碳市場等市場型減排工具。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負責同志也持相同意見。他表示,“雙碳”標準體系建設要綜合分析國際國內“雙碳”標準現狀以及當前工作的重點領域和方向,搞清楚、弄明白碳排放“怎么算”“怎么減”“怎么中和”。
所謂“怎么算”是指,在基礎通用標準領域,建立碳排放核算核查、低
碳管理和評估、碳信息披露等標準,推動解決碳排放數據“怎么算”“算得準”的問題。所謂“怎么減”是指,在
碳減排標準領域,推動完善節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廣利用、新型電力系統、化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生產和服務過程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標準,重點解決碳排放“怎么減”的問題。所謂“怎么中和”是指,在碳清除標準領域,加快固碳和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標準的研制,重點解決碳排放“怎么中和”的問題。
力爭實現國際化
《指南》提到,要進一步開展“雙碳”國內國際標準比對分析,重點推動溫室氣體管理、碳足跡節能等領域適用的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標準,及時實現“應采盡采”。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有關負責人指出,“雙碳”國際標準是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規則的重要組成,也是國際標準的熱點領域。為進一步深化“雙碳”標準國際交流合作,加大“雙碳”標準開放發展力度,日后將重點開展形成國際標準化工作合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對接等工作。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石油和化工行業緊隨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浪潮。
據了解,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組作為行業“雙碳”標準化的主要負責及統籌單位,下一步,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出并制定一批綠色低碳關鍵技術和碳排放核算等相關標準,大力推進標準國際化,不斷提高中國標準的國際影響力。此外,工作組還將重點推進建立健全行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制修訂綠色低碳捕集與封存重點領域評價標準、推進石油和化工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等工作,圍繞數字化、智能化、新型電力系統材料、新裝備、節能源、節水、清潔生產等領域技術優勢,設立制修訂一批國際重點標準創新團隊,引領和支撐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