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環境保護局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從2020年到2021年,美國對空氣、水和土壤的有毒化學物質排放量增加了8%。美國環保組織“地球正義”認為,該報告涵蓋的800種左右的化學物質只是美國排放化學物質中的“一小部分”,報告未納入如對機場等設施排放有毒化學物質的統計。
這只是美國環保領域“有毒”真相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美國在國內環保
政策上大開“倒車”,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瀕危野生物種、固體廢棄物、化學品、森林、水污染等環保治理領域劣跡斑斑,頻繁引發美國國內及國際各界尖銳批評。
在美國,有毒物質泄漏和排放已令民眾叫苦不迭。政府隱瞞、媒體選擇性報道、轉移輿論焦點,成為美國應對環境
問題“簡單粗暴”的慣用伎倆。今年2月初,一列運載危險化學品的列車在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脫軌,大量有毒物質進入空氣、水和土壤。“毒火車”事件對當地居民健康產生重大負面影響,諷刺的是,美國全國性媒體幾近集體“沉默”,與當地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的巨大聲浪形成鮮明對比。
隱瞞環境問題的背后,是對公眾環境和健康權益的漠視。2022年6月,美國廣播公司(美三大商業廣播電視公司之一)報道,在路易斯安那州,大量排放的工業廢料致使密西西比河沿岸出現諸多“癌癥巷”地區,該地區民眾因空氣污染而患癌的風險較美國其他地區高出95%。2022年7月《芝加哥
論壇報》報道,在伊利諾伊州,占當地人口約60%的逾800萬居民的飲用水中,檢測到至少含一種可能有損健康的“永久性化學物質”。相關環境問題發生后,美國政府和政客卻視而不見,一次次歪曲事實和真相,從未真正將解決問題放在首要位置,讓美國人民付出了生命健康甚至死亡的慘痛代價。美國不斷用拙劣的表現告訴世人,其所在乎和追求的優先事項并非公眾利益和健康。
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長期對國內環保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據《紐約時報》報道,本屆美國政府相繼削弱了涉及空氣污染等領域100多項環境
法規的執行力度,可謂大開“歷史倒車”。
此外,近年來,美國將環境保護當作霸凌主義武器,干預他國內政或妖魔化他國國際形象的行徑層出不窮。具體手段包括將環境保護與貿易“掛鉤”、對不同國家的環境保護采用雙重標準等。比如,當日本決定將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予以強烈譴責,而美國則表示支持。在美國政府的表態中,“全球環境治理”是念念不忘的詞匯,卻總是說一套做一套。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環保“劣等生”,卻熱衷于對其他國家的環保事業指手畫腳。2013年以來,美國多次以所謂人口販運、侵犯人權等無端理由,打壓發展中國家項目,涉及氣候治理、生物多樣性等多個領域。“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雙標”嘴臉,徹底昭示了其在環境、氣候等一系列問題上的虛偽和自私,暴露出美國罔顧全球環境利益和人民健康,以環保議題維護美國利益的狹隘用心。
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作為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發達國家,美國在環境領域劣跡斑斑,在生態問題上倒行逆施,已成為公認的“共識破壞者”和“麻煩制造者”。
美國在環境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既難以向國內民眾交代,也欠世界人民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