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趨勢下,碳
減排成為企業的必選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碳中和的偉大目標也是從許許多多企業的
碳減排累積起來的。究竟如何實現碳減排,卻又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由具體實踐歸納總結,企業碳減排大體上分為三個層面:絕對減排、相對減排與數據減排。
絕對減排
絕對減排是減排的最高境界,通過各種手段來減少
碳排放量。如前一年排放1萬噸,下一年就減少到9500噸,其減排的辦法包括能源替代、能源及生產效率提升、甚至碳吸收、CCUS等。絕對減排更加真實可靠,但大部分情況下見效是比較慢的,需要資金、技術等的投入。碳中和的本質需要依賴于絕對減排。
相對減排
絕對減排見效慢,對于很多企業,碳中和顯得遙遙無期。于是有相當多的企業選擇了更加快捷的方式——相對減排,即用
碳信用額(或稱為碳減排量)或者購買綠電綠證等方式抵消自身碳排放量的方法來實施碳減排。這種方式對于企業或者全社會來說,并沒有實質性的減排碳排放量,但是卻為減排做出了貢獻,或者說通過購買減排項目產生的碳信用額支持了碳減排,如
ccer、VCU等。這種方法花不多的外購成本可以簡單快捷的進行減排,但碳減排量的質量確實也飽受爭議,也有“漂綠”的嫌疑。
數據減排
無論是絕對減排還是相對減排都需要支付額外的成本,所以更多的企業會從數據減排做起。由于所有的企業都是通過核算來確定其排放量,選擇不同的核算標準或者不同的計算參數都會產生不同的排放量。對于同一個企業同一個真實排放量的情況下,通過合理合規的將呈現出來的排放量數據降低。當然,數據減排會有擦邊嫌疑。不過數據管理本身確實也是企業
碳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后記
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減排方式,“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企業而言,碳減排的方式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