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從
江蘇試點情況看,仍有不少難點尚待深化改革來破解。難點之一在“流動性不足”,有富余指標的企業多存在惜售心理,考慮到本企業未來發展,不愿把指標拿出來交易。作為全省唯一
市場化運作的排污權有形交易中心,2011年成立的蘇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直至去年10月才真正運作第一起排污權交易,這其中還不乏政府的影子。
蘇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正在謀劃改革思路,除了排污權抵押貸款外,還準備搞排污權租賃。蔣偉說,“就像房子一樣,產權還是你的。在不改變產權的前提下,讓排污權流動起來。”另外,計劃借鑒土地流轉,搞排污權流轉信托產品。“比方說,某地最近取消小鍋爐1000臺,一個小鍋爐
減排二氧化硫可能一年就十噸,根本沒法交易,而如果把零散的排污權流轉集中起來,那就有上萬噸的可交易量。”
一項由南京大學環境學院與蘇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共同進行的調研指出,讓排污權交易與環境管理更契合是當務之急。調研者建議,融“建設項目管理、污染減排、環境質量改善”為一體,創新排污權交易,改變排污權交易與環境管理有些脫節現象。除在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階段推行排污權交易,還可在污染減排上嘗試交易,通過交易配合環保部門強化污染減排管理,提升污染減排效率,推動污染減排,這方面國內尚無實踐。
省環保廳總量處處長楊新芝證實,該廳正在廣泛調研,近期有望拿出深化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的改革方案。可以肯定的是,江蘇將擴大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的行業范圍與推廣區域,做大這個“綠色生意”。如目前主要在
電力行業,未來
鋼鐵、
水泥等行業都可望納入其中;除了蘇南大面積推廣外,蘇中、蘇北也會逐步試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