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網站8月5日刊登題為《氣候變暖正在擾亂法國各地文化特性》的文章,作者是馬蒂厄·戈阿爾,全文摘編如下:
要想理解氣候變暖,有很多曲線和具有警告意味的折線,這些圖形描繪了不同階段氣溫的不斷升高,還有就是一些區域顯示圖……所有這些都已經發出了警告。然而,還有一些體會是感官上的。因為用不同級別的紅色標示的圖形,已經讓數以百萬計的法國人有了切身體會,他們看到腳下的土地在發生著改變。
在布爾戈涅,葡萄收獲的日期在不斷提前,平均比中世紀時期提前了一個月。在山區,商家們在考慮是將暑期旅游區轉為牧場,還是繼續投資購買造雪設備。塞納
河南岸的山毛櫸森林在逐漸消失。一些很少見的動物,它們在從南方北上,例如虎蚊。在阿列日省,亞洲大黃蜂攻擊蜜蜂的高度已經達到了海拔1200米。
法國氣候高級委員會成員、地理學家馬加利說:“地理是自然環境和歷史遺留的產物,氣候變化帶來了擾亂。現在,人們可以去思考蓋朗德鹽沼、圣米歇爾山沿海灘涂、葡萄種植區、山區冷杉林未來會變成什么樣。法國在地理景觀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且還會加速。”
有些海濱浴場已經因為海岸線遭侵蝕而出現了
問題,而還有些問題可能發生在離海岸線更遠的地方。隨著酷暑頻繁出現,大城市會否在一年里的某些時段失去吸引力呢?地中海沿岸的王牌——陽光,會否成為敵人呢?
未來的氣候變化,可能在未來幾十年里威脅到那些有百年傳統的農作物。在布列塔尼,2022年的氣溫讓洋蔥和洋薊這兩種傳統農作物的收成減少了約30%。
在諾曼底,海岸線的變化令人擔憂。海平面的升高已經帶來了居民搬遷的緊迫問題。基貝維爾當地靠近海邊的野營地,不得不轉移到幾百米外的更高處。諾曼底大區主席莫蘭預計:“我們已經看到了后果。如果不想修建堤壩,就需要讓別的地方共同承擔搬遷的費用,因為對于當地來說這筆開支太大了。”
對于各個大區來說,氣候變暖帶來了吸引力方面的新挑戰,而吸引力是它們的重大使命之一。氣候也許會在企業的選擇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也可能導致在國內出現新的居民遷移。幾年來,原來毅然決然選擇藍色海岸的退休人群,已經開始轉向大西洋和芒什海峽沿岸。
艾克斯-馬賽大學地區吸引力和新
市場系主任克里斯托弗·阿洛分析說:“自從疫情暴發以來,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思考。大城市似乎是這種居民流動的失敗者,它們也意識到如果不能通過綠色空間來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很多人都會選擇離開。”
馬加利認為:“氣溫、火災、蚊蟲……很多因素可能會重塑法國的版圖。在有些地方已經有人在思考,是否還有必要在遭受風暴襲擊后進行災后重建。可以進行國內的居民遷移,甚至可以考慮在某些時間段讓一些居民住臨時房屋。”
趨勢的發展對各個大區影響不一:它們一方面想保持歷史特色,又要為未來氣候的巨大變化未雨綢繆。為了幫助它們適應這一趨勢,法國氣象臺聘請了一些經濟界人士和議員進行了模擬,看看到本世紀末各個地區的氣候會變成什么樣。
最終的設想是能夠將法國分為網格,每個網格的面積是8公里見方。因為諸如新阿基坦大區,不同的地方氣候截然不同。古氣候學家讓·茹澤爾說:“在全球各地,未來50年都會變得有所不同,氣候是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對旅游和農業不都是如此嗎……這將會改變地理面貌,也許還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是去適應還是繼續忍受,這是法國很多古老地區面臨的巨大選擇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