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首個全國生態日在湖州舉辦

2023-8-15 13:51 來源: 浙江在線 |作者: 包勇 陳雷

     “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700多年前,浙江詩人戴表元一首題為《湖州》的詩,生動記錄了湖州山水相融、清雅宜居的生態稟賦。百年光陰似箭,跨越時光長河,昔日素描的美景有了色彩,山青水美之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正成為今日湖州生態文明建設的真實寫照。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在湖州舉辦。為什么是湖州?將目光移至會場之外,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的湖州,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綠、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處處可見綠色低碳基因

  行走在湖州,有許多是用眼睛看不見的東西。

  坐上一輛公交車,你可能不知道,南潯區從人、車、場站的角度出發開展減碳賦能,全區推廣每日約可節省碳排放9937.88千克,每年可減少碳排放3627.3噸。

  看到遠處的圖書館,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建筑的能耗是多少,但湖州市建筑“碳效碼”卻知道,這個“碼”填補了全國公共建筑領域基于實際運行數據的能效、碳效評價與管理政策工具的空白。

  ……

  綠色低碳,早已深深植入這座城市的基因中。這座城市,也從不缺“壯士斷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決心。

  2022年,湖州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65.7%、38.9%、35.2%;紡織、建材兩大傳統產業占比由2005年的50%下降到20%;鉛蓄電池行業數由225家減少到16家。

  同時,湖州全面關停粗放型礦山企業,削減2/3以上的開采量,礦山企業由最多時的612家減至47家,剩余所有礦山均達到國家綠色礦山標準。

  美妝小鎮,位于吳興區埭溪鎮,這里匯聚了珀萊雅、韓佛、喜美恩、萊瑪、威寶等來自全球的293家化妝品及相關企業,成為全國三大化妝品集聚中心之一。

  “昔日廢棄礦山現在變成了‘綠水青山’和致富的‘金山銀山’,迸發了強勁的綠色時尚新動能。”埭溪鎮黨委書記湯雪東說,2022年,小鎮實現工業總產值70億元、稅收7.9億元。

  “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湖州打通了生態資源轉化模式,聚焦園地、濕地以及可供集中經營的村落、生態資源等,開展收儲交易、運營反哺、利益分配等全周期閉環式運營管理。

  這個模式怎么樣?安吉縣的林農最有發言權,全縣87萬畝毛竹林統一收儲,開展竹林碳匯收儲交易,每年可為林農增加額外收入1459萬元。

  此外,湖州還全國首創工業碳效碼,全市約3800家規上企業、約5800家規下企業全部動態賦碼,實現立體“畫像”,并將碳效評價融入綠色金融、節能技改等應用,激發企業節能降碳、綠色轉型內生動力。

  和美鄉村生態“生金”

  在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大背景下,湖州有組數據值得關注:

  2003-2022年,湖州農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從5536元提高到44112元,年均增長11.5%;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2.28降低至1.61,城鄉居民收入比最低的地市之一。

  20年來,“千萬工程”在湖州持續深化、不斷迭代,推動湖州農村大地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綠色低碳貫穿其中。

  生態正在“生金”。

  在長興縣呂山鄉,通過“屋上發電、屋內養羊、屋下種草湖羊低碳養殖模式”,實現資源集約、農業增產、節能減排。原每畝農地產值從1000元提升至3.5萬元,每戶可增收1.7萬元/年。

  在德清水木番茄蔬菜工廠,其生產負責人閆李明告訴記者,通過一系列低碳化農業生產技術,工廠水和肥料全部實現循環利用,土地、水等節省率都在90%以上。用最少的地種最多的番茄,目前整個工廠一年能減少碳排放540噸。

  可持續發展的綠地低碳模式也涌現了出來。安吉縣創新推出“兩入股三收益”(資源入股、資產入股,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農民利益聯結機制。

  以孝豐鎮白楊村火星營地為例,投資方支付營業額的5%作為運營管理費,村集體以土地入股,投資方支付營業額的3%作為場地租金,這兩項收入加起來約80萬元。

  鄉村,同樣讓人向往。湖州,正發生從“經營城市”到“經營鄉村”的轉變。

  隨著“兩進兩回”深入推進,湖州的鄉村群英薈萃、青春涌動,過去“人煙寂寥”的靜謐鄉村,演變為如今“人氣旺盛”的創業熱土。

  目前,湖州擁有全國首個農民學院,建有省級鄉村振興實訓基地6個、省農民田間學校33家、農民大學生創業基地100余個。同時累計培育鄉村振興英才1.8萬余人、鄉村創客1825名,培育農村實用人才近10萬人、約占農村常住人口的9%。

  2016至2022年,全市鄉村旅游經營總收入從64.16億元增長到130.25億元;2022年,全市共接待過夜游客約4180萬人次。在湖州,鄉村旅游直接帶動從業人員6.8萬人,鄉村旅游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不斷增加。

  “好風景”里布局“新經濟”

  回看湖州近些年發展,不難發現,湖州深知綠色低碳轉型、創新驅動發展是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驅動力。

  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湖州主動擔當、積極探路。2005-2022年,湖州地區生產總值從640億元增長到3850億元,年均增速11.1%。

  在湖州,全省率先推出“湖十條”“制造業21條”等殺手锏式政策供給,支持項目落地、產業發展、人才招引、用地保障,政策獎勵“一鍵兌現”。

  在湖州,全國首創的“一指減負”數字化改革場景應用,跨16個牽頭部門、13個配合部門,打通企業側到政府側的流程痛點,實現以流程再造牽引制度重塑。2022年,為51企業降本減負235.4億元。

  在湖州,金融支持“一屏融通”,創新推出綠色企業貸和“碳效貸”等系列貸,支持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綠色轉型,累計授信企業1028家,授信金額約700億元,為企業減費讓利超1.4億元。

  而在未來綠色低碳發展中,湖州將在“好風景”里布局“新經濟”,在“好山水”中孕育“科技苗”,創新實踐“生態+科技+產業”的“創谷”模式,引領湖州全域創新。

  目前,湖州有西塞“科學谷”、弁山“云起谷”、陽山“時尚谷”、顧渚“畫溪谷”、莫干“論劍谷”、安吉“智慧谷”、南潯“上海灣”這7個“創谷”,規劃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

  其中,“上海灣”聚焦“新材料”;“時尚谷”打造生命健康高地。“智慧谷”“論劍谷”“畫溪谷”“云起谷”重點布局數字經濟、 高端會務、智能科創等產業。

  無人機在室內快速飛行,穿過懸掛在空中的一個個圓環;小巧可愛的伴隨式月球車,將有望成為航天員的新“伙伴”……走進西塞科學谷里的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可以發現一批有趣且好玩的“黑科技”。

  “研究院碩士以上學歷有100多位,主要涉及智能無人系統、智能工控系統、智能感知儀器等領域。”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偉表示,目前已積累了一批自主可控且走產業化的重要科技成果。

  數據顯示,2022年7個“創谷”累計落地項目71個、總投資301億元,其中科研項目36個、總投資108億元,累計集聚人才2.2萬名。

  同時湖州計劃到2025年,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重大科學裝置3個、新型研77發機構50家,引進領軍型科技人才和團隊300個以上、省級以上頂尖人才和領軍人100名以上,聚引各類青年人才5萬人。

  此外,湖州將加快搭建雙創平臺,構建“企業出題、政府立題、人才破題”的攻關機制,強化資金、人才、政策保障,降低企業轉化風險,推動技術成果“定向轉化、就地轉化、用后轉化”。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