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世界騎行日。來自美團單車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全國各城市騎行減碳量排名中,
深圳位居第四位。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數據,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和出口國,目前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過2億輛。“騎行熱”在過去兩年持續席卷各大城市。對
北京、長沙、成都等8個城市的出行數據調研顯示,年初至今,全國城鎮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約有30次由“兩輪出行”完成。
美團單車數據顯示,2023年初以來,使用共享單車出行的用戶同比增長約20%,自行車出行的用戶基礎快速擴大。全國共享單車用戶騎行時長同比增長超過6%,在各超大規模城市里,騎行時長和里程數同比增長率均超過兩位數。騎行里程前10名用戶中,6位來自廣東,其余4位分別來自
河南、
山西、
遼寧和北京。2023年1月—8月,深圳22歲單車用戶實現日均騎行100公里“小目標”。
因為能和地鐵、
公交等
交通工具實現快捷接駁,共享單車已經成為市民出行目的地最初和最后一公里的首選伙伴。統計顯示,全國發生在軌道站點周邊的“兩輪出行”占其出行總量20%以上。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全國每日因“兩輪出行”而減少
碳排放約1萬噸,按照百公里油耗8升計算,相當于節省約660萬升汽油。而美團單車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2023年各城市騎行減碳量排名前列的分別是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武漢、昆明、廣州、西安、南寧、合肥、沈陽。
騎行里程和時長的增長,背后是城市綠色慢行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廣東明確各縣(市、區)要建設“慢行系統”示范段各1條以上、景觀節點1—2個,有機串聯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山地公園、郊野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植物園等生態節點和鄰近的古村落、歷史遺跡等,建成互聯互通的綠美生態網絡,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深圳,截至去年底,全市非機動車道里程總數達3197公里,城市道路非機動車道覆蓋率已提升至27%。今年交通部門全力配合“山海連城”計劃,推動慢行系統提升,全年計劃新改建非機動車道400公里,優化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接駁,改善無障礙設施和過街設施,打通騎行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