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今天是“世界無車日” 您綠色出行了嗎?

2023-9-22 11:26 來源: 閩南網 |作者: 林欽圣

  9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無車日”。自2007年9月22日,我國迎來第一個“無車日”,16年過去了,選擇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等經濟、集約的綠色交通方式的人越來越多。

  一個數據指標的變化或許能佐證這一觀點:廈門地鐵綜合能耗指標持續下降。記者從廈門軌道集團獲悉,在2017年廈門地鐵開通初期,廈門地鐵綜合能耗指標為每萬人公里單耗0.32噸標準煤,這一指標在2022年下降至每萬人公里單耗0.20噸標準煤,降幅達到37.5%。

  “地鐵本身是一種綠色低碳環保的交通工具,肩負著減碳重任。”廈門軌道集團表示,廈門地鐵將積極落實國家“雙碳”目標,統籌研究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各領域、各環節“雙碳”工作,為促進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廈門力量和經驗。

      坐車有碳積分

      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擔率43.46%

  2021年,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后,許多市民關心自己能為“雙碳”目標做些什么?其實,市民日常乘坐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就是在用實際行動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據了解,廈門軌道交通(地鐵+BRT)自開通以來累計運送旅客達20.77億人次,整體公共交通分擔率已達到43.46%。數據證明,軌道交通在綠色出行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背后離不開通暢便捷的運營網絡、安全準點的運營體驗、溫暖有愛的運營服務。

  自2017年廈門地鐵1號線建成開通,如今,廈門地鐵線網里程已達98.4公里,單日全網總客運量最高達到94.4萬人次,尤其今年暑運期間,8月份完成總客運量2410.2萬人次,當月平均客流強度達到了0.79萬人次/公里。

  為了引導和激勵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綠色出行,廈門軌道集團在2022年發布了廈門地鐵碳積分體系,以量化個人低碳行動貢獻,通過正向激勵的方式,鼓勵公眾主動選擇低碳行為,提升公共綠色出行獲得感,讓綠色出行成為每個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據介紹,乘客使用廈門地鐵App乘坐地鐵的綠色低碳行為可以基于個人賬戶進行量化核算,乘客也可以在自己的個人碳賬戶中實時看到量化的低碳行為。截至今年8月,廈門地鐵累計碳積分用戶51.29萬人,共計13.88億碳幣,5.86億碳里程值。

       車庫藏“發電廠”

      “軌道+光伏”供電年減少碳排放超4750噸

  地鐵是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代名詞,然而即便如此,廈門地鐵依然不斷挖掘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替補”潛力,提高能效水平。

  在地鐵2號線的東孚車輛段里,有一個龐大的車庫,每天都有地鐵列車進進出出,這里還是一個隱藏的“發電廠”——車庫頂上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既利用了屋頂閑置空間,也為地鐵列車提供綠色清潔能源。

  這是福建省首個“軌道+光伏”示范項目,通過軌道交通配電系統與電網連接,充分利用光伏組件,吸收陽光轉化為電能,源源不斷地為地鐵列車提供綠色清潔電能。

  據介紹,該項目預計年發電量600萬度,相當于每年減少碳排放超4750噸。昔日車輛段的屋頂等“邊角料”區域,如今成為廈門地鐵助力落實“雙碳”目標的新舞臺,具有綠色能源供給的示范效應。

  記者了解到,“軌道+光伏”項目的發展是軌道集團在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有益嘗試,利用自身資源主動生產供應綠色能源,反哺經營生產,為相關行業在綠色環保領域的發展提供借鑒思路。

  未來,隨著光伏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軌道+光伏”的理念有望逐步得到推廣應用。

       空調裝“智慧腦”

       風水聯動系統每年節電逾800萬度

  “雙碳”背景下,既要穩妥推進清潔能源生產,也要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在地鐵運營的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減排,實現安全、高效運載乘客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為乘客提供舒適、健康、便捷的地鐵出行,是廈門地鐵努力發展的方向。

  眾所周知,在日常實際運行中,地鐵通風與空調系統是能耗大戶。為了兼顧車站內部的舒適性和運營成本,廈門軌道集團積極引進、消化、吸收行業先進節能技術。

  目前,廈門地鐵已經完成對原有空調系統設備的全面升級改造,全線網車站應用風水聯動智能控制系統,可在更低能耗的基礎上實現地鐵車站環境溫度自動調節,預計每年節電達800萬度以上。

  做個形象的比喻,這套系統等于為地鐵空調控制系統裝上了“智慧大腦”,它可以自動采集室外溫度數據,并根據室外溫度變化,科學、動態、高效調整車站內部溫度,在保證乘客體感舒適的前提下,實現空調節能運行。

  廣受市民乘客好評的“同車不同溫”模式是以滿足市民出行舒適度體感為優先,兼顧節能。從2022年開始,廈門地鐵推出“冷暖車廂”服務舉措,即在列車上設置“強冷”和“弱冷”兩種模式,靠近兩端司機室的車廂空調設置為“弱冷”模式,中間車廂的空調設置為“強冷”模式,在為市民乘客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同時,廈門地鐵也巧妙地實現了節能減排。

      剎車時會“發電”

      永磁動力綜合節能超過20%

  軌道交通從蒸汽牽引到內燃牽引,再發展到電力牽引。跟隨技術前進的步伐,廈門軌道集團在地鐵2號線上又試點應用了永磁牽引電機技術。使用永磁牽引系統能讓軌道交通加速的同時,做到為“減碳”加速,堪稱廈門軌道集團在節能方面的一大亮點。

  牽引系統是列車的動力系統,由變流器和電機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變流器相當于列車的心臟,電機好比是列車的肌肉,電機主要負責傳達動力,完成電能到機械能轉變,帶動地鐵列車平穩行駛。

  “永磁電機在列車的能耗、效率、控制性能、輕量化、小型化以及可維護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睆B門地鐵運營公司車輛分公司負責人說,當地鐵頻繁啟動和剎車時,電機溫度會快速上升處于高溫狀態,而使用永磁材料后,電機不會受高溫影響導致性能衰減,與傳統的牽引電機相比,采用永磁牽引電機的地鐵列車,其綜合節能甚至可達20%以上。

  廈門地鐵不僅高度重視地鐵列車牽引系統節能新技術的應用,還高度重視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地鐵2號線建設期間,廈門軌道集團全線引進再生能量回饋裝置,高效利用地鐵車輛的再生能量。

  簡單來說,應用這套裝置后,地鐵車輛在剎車時會變成“發電機”,產生再生制動能量,地鐵列車運行過程中,由于站間距離短,列車啟動、制動頻繁,其再生的制動能量將相當可觀。


  軌道交通的建設也是節能減排、綠色施工、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環節之一。

  今年4月,在地鐵6號線林埭西站施工作業現場,工人正操作新能源移動鋼軌閃光焊軌機進行鋼軌焊接作業。相比于傳統焊軌,這個施工現場明顯沒有大量的廢氣和煙塵彌漫。

  這是福建省首次在地鐵鋪軌中使用新能源設備——新能源移動鋼軌閃光焊軌機和移動式鋼軌中頻電正火車,通過“自帶能源、以電代油、以電代火”,剪掉了以往通過電纜外接電源的“尾巴”,解決了內燃機在隧道空間內的廢氣污染問題,作業的安全、質量、工效和環保水平與傳統焊機相比得到了大幅提升。

  地鐵4號線同安灣跨海段所在的海域是廈門中華白海豚外圍保護區。為減少地鐵建設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廈門軌道集團研究出“海上鉆孔樁施工泥漿多孔同步循環回收綠色施工工法”,實現泥漿零排放入海。

  “通過施工泥漿回收,再集中處理,實現渣土分離和泥漿循環利用,保護白海豚生存環境?!必撠熢摌硕喂こ探ㄔO的項目經理闕壽洪說。

  在地鐵3號線與4號線共建段上,廈門地鐵還對盾構渣土進行環保處理,讓渣土秒變成寶,為綠色施工、城市基建增添新“法寶”。

  此前,處理盾構掘進產生的渣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外運易造成污染,當廢料處理又將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廈門地鐵及參建單位經過多次科研攻關,終于研發出渣土預處理系統、砂篩分系統、泥漿處理系統、壓濾和尾水回收系統,將盾構原始渣土分級脫水分離和干化,實現無機原料、水資源再利用,變廢為寶,點石成金,推動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豐收。

  眼下,廈門地鐵TOD正與“雙碳”目標、生態宜居同頻共振,成為城市建設改變人居環境的關鍵詞。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廈門土地資源稀缺現狀,積極研究地鐵上蓋的高效利用途徑,創新土地開發模式?!睆B門地鐵TOD負責人表示,“雙碳”目標,對廈門地鐵TOD建設而言,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和概念,更是一種生活理念,是城市綜合開發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莊嚴承諾。

  正在考慮購房置業的市民姚女士說,她十分看好TOD項目?!靶^門口就有地鐵站,辦公樓和小孩學校旁邊,也都有地鐵站,上學上班通勤都是地鐵出行不會堵車,時間卡得精準,濕地公園TOD還自帶商業體,生活便捷、出行暢通,我很期待。”姚女士說。

  目前,廈門地鐵有6個TOD項目,分別為濕地公園TOD、湖里公園TOD、海滄中心TOD、翔安后村TOD、七星灣TOD、集美軟件園TOD,這些綜合開發的項目將讓低碳高效的生活方式變得觸手可及。

  未來,隨著更多的地鐵線路建成通車,廈門城市格局因軌道交通連線成網而再次放大。而TOD改變的不僅僅是高效便捷、步行友好的出行模式,更是人居環境、生活體驗的改善和新生。

  隨著公交與地鐵接駁越來越緊密,“抬腳上公交,出門坐地鐵”的公共交通換乘方式,是很多市民出行的主要選擇。

  在不少市民的印象中,每到公交地鐵換乘點,總是要經歷幾百米的步行,要是碰上雨天或暴曬天氣,出行體驗將大打折扣。

  如今,市民在蔡塘站、文灶站、郵輪中心站、火車站等一些重要地鐵站換乘公交車時,會發現在地鐵出入口和公交候車亭間的步行通道上空,有一片風雨連廊為乘客市民遮陽避雨。風雨連廊的建設讓地鐵和公交之間的換乘變得更順暢和愜意。

  記者從廈門軌道集團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經試點完成兩批共11個風雨連廊項目建設,將已運營地鐵站點與重要交通樞紐、公建設施、居民區、辦公區無縫銜接,更好引導公共交通綠色出行。


  鼓勵綠色出行,關鍵在于創造更好的條件。

  近年來,廈門地鐵逐步實現由線成網,開啟“三線成網”的新階段,并通過車站、列車、風雨連廊等的軟硬件升級,以及“安全、準點、便捷、有愛”的運營服務理念,讓市民感受到了綠色出行的魅力。

  軌道交通一頭系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眼下,更多的地鐵線路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將島內外各個區緊密結合,讓更多市民享受到軌道交通的便捷。以公共交通出行為導向的多個TOD項目已初具雛形,新的城市綜合體躍然紙上。

  踐行綠色出行不是一句環??谔枺澜鐭o車日也并不是哪一天的專屬。個人的力量也許有限,但更多人的參與,則可以匯聚成一股潮流,讓低碳交通成為時尚,讓綠色出行成為習慣。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