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交易
市場在京啟動。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新,有利于推動形成強制
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全國碳市場體系,這是我國碳市場建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什么是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為何啟動CCER交易?對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有何重要意義?跟每個普通人又有什么關系?記者專訪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的運營管理方
北京綠色交易所進行解讀。
近年來,強降雨、臺風等極端天氣更加頻繁,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引發的氣候變化
問題變得越來越迫切。更加完善的市場化降碳機制正是破題之舉。
碳交易,交易的是什么?目前碳交易的產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
碳配額,就是政府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的規定時期內的
碳排放額度,即碳
排放權。
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如果重點排放單位的實際碳排放量低于政府分配的配額總量,那么富余的配額就可以賣掉,從市場交易中獲得相應的收入;反之,如果實際碳排放量超過配額,那就要從市場上購買其他單位富余的配額,履行碳配額清繳義務。未清繳或未足額清繳碳配額的重點排放單位,將面臨處罰。
碳交易的另一產品是核證自愿減排量。對于重點排放單位之外的其他主體,政府鼓勵大家按照國家規定的方法,自愿開發和實施減排項目,推動可再生能源、林業
碳匯、甲烷減排、節能增效等領域發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碳匯。這些自愿減排項目產生的減排量,經國家認可的
第三方機構審定核查后登記為核證自愿減排量,即CCER。CCER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表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可以為各類市場主體的節能減碳行動提供支持。減排項目業主通過出售CCER獲得經濟回報,更加主動自覺的參與低碳技術開發與應用;高排放企業可以使用CCER履行
碳減排義務;企業和機構可以購買CCER抵銷碳排放,實現產品和重大活動
碳中和,踐行低碳承諾、履行社會責任。
強制自愿兩大碳市場相互銜接
與股票、商品、外匯、黃金等傳統意義上的交易市場不同,這些傳統市場均是因參與主體現實的需求自下而上驅動形成的,但碳市場則是政府為解決氣候危機和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自上而下人為創設的市場。
碳配額和CCER,前者強制,后者自愿,由此就形成兩個相互關聯的交易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如今,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也正式啟動。
“強制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二者互補銜接、互聯互通,共同構成了全國碳市場體系。這對通過市場機制實現雙碳目標、建設美麗中國意義重大?!蓖跄讼楸硎尽?/div>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配額的5%。由于CCER較強制碳配額通常具有價格優勢,重點排放單位選擇購買CCER可以實現低成本清繳履約。
作為首日交易企業,京能集團參與交易的CCER項目是林業碳匯項目。京能集團安全總監兼安全環保監察部部長金生祥介紹,該項目可以鼓勵農戶通過造林和再造林等技術,吸收人為排放到大氣環境中多余的溫室氣體。企業購買林業碳匯CCER用于碳排放配額履約清繳或碳中和,項目收益可以反哺農戶,增加農戶收入,拓寬林農融資渠道,進一步增加植樹造林和對已造林進行經營管理的意愿,進而增加碳匯,實現森林固碳功能。
普通人未來也能參與CCER
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法人、其他組織和自然人可以參與自愿減排交易。因此,參與CCER交易的市場主體,既可以是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還可以是自然人。
也就是說,普通人也可參與自愿減排交易,通過購買CCER抵銷自身碳排放,履行社會責任。比如一個人從北京到外地出差,無論是乘坐火車、汽車或飛機等
交通工具,都會產生一定的碳排放,形成
碳足跡。那么,未來他就可以通過在市場購買CCER,抵銷這部分碳排放,為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不過,CCER市場建設和完善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市場啟動初期參與主體主要為企業和機構。未來,隨著自愿減排交易的深入推進,自然人也將有機會參與其中,具體時機還需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的逐步完善和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相關的
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