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雪剛停,走進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莊上村,該村村口篆刻的“中國零碳示范村”幾個字,在雪景中變得格外惹人注目。
這個在黃河岸邊的山村位于浢津渡口北側高崖上,“偏遠”“古老”是一直以來人們對這個山村的基本印象,而如今它卻因“零碳”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幾天,莊上村村民張保民因為下雪停掉手里的農活,和妻子提前準備過年招待客人的美食。
“年關越來越近,炸油餅、炸麻花都要開始準備。”進到張保民家里的廚房,只見灶臺上擺放著功能不一的家用電器,干凈整潔。在灶臺上,電源插口下方,順著電源線連接著一個黑色的長方體裝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張保民介紹,這是村里安裝的“光儲直柔”配電系統附帶的安裝配件,名叫滅弧模塊。該模塊可以保障家里電器安全地使用“光儲直柔”配電系統發出的直流電。
何為“光儲直柔”配電系統?這個系統又為這個黃河岸邊偏遠的小山村帶來了什么?山西國臣直流配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韓宇飛介紹,所謂“光儲直柔”就是讓老百姓的屋頂鋪上光伏板,實現直發直用,與電網之間形成柔性互動。從專業角度來講,“光”是指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儲”是指分布式儲能,即通過磷酸鐵鋰電池存儲部分光伏電能;“直”是指低壓直流配電系統;“柔”是指柔性接入,以提高安全穩定性。
記者在張保民家里看到了“光儲直柔”的真實面貌。張保民指著臥室墻壁上的長方形鐵箱向記者介紹,“這個大鐵箱俗稱‘直來電’,實際上它就是一個多端能量路由器。而下面的鐵箱子則是用于就地儲能的設備。平時太陽能光伏發出用不完的電,通過儲能設備儲存起來,一天能儲存10度電,足夠晚上用了。”
光伏板、“直來電”盒、儲能設備和家電,構成了張保民家中的“光儲直柔”
電力系統,從這里發出的直流電幾乎可供家里的全部電器使用。而這個“光儲直柔”配電系統也被張保民親切地稱為“日光寶盒”。
時間回到2019年,當時山西國臣直流配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團隊合作,率先在芮城縣莊上村展開27戶居民和窯洞文旅區的“光儲直柔”技術示范,裝機規模為250kW。裝機后,這27戶光伏發電除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實現了炊事、清潔取暖和
交通的全電氣化,成為名副其實的“零碳戶”。
作為當時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張保民說:“過去我們用耗油的三輪車都是冒黑煙的,去縣城來回40公里,油錢得十幾塊,現在換成電動三輪車,跑個來回只要兩塊多錢。”
如今在張保民的家里,照明燈、電視機、電磁爐、熱水壺、石墨烯取暖器等都用上了光伏發的“直流電”,甚至自家蘋果園里的除草機、電鋸、打藥機等農用設備也用上了“直流電”。
在莊上村,像張保民一樣的村民們因為太陽,生活發生了新變化。現如今,村民們不再只關心莊稼收成,還關心環境和天氣。莊上村正在計劃將廢棄窯洞打造成光伏庭院,荒坡荒地也改造成光伏廊道。
記者在改造好的一處光伏庭院看到,新建的院落屋頂布滿光伏板。據介紹,以前這里就是一處破敗的土窯洞,經過改造后,這處院落搭建了192塊光伏板,全年可以發電13萬度。“既不阻擋采光,還可以擋雨,在滿足日常用電外多余的電還能換錢。”山西省芮城縣莊上村黨支部書記杜康雷說。
數據測算統計,截至1月25日山西省芮城縣莊上村“光儲直柔”配電系統產生收益155.47萬元,節約標準煤1987.63噸,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4954.18噸。2023年4月24日,山西省芮城縣莊上村被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農業農村部聯合授予“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稱號。
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有新的期待。談及未來,張保民說,“家里的空調和油煙機是幾年前買的老物件,不支持使用直流電。來年賣完地里產的三萬斤蘋果,第一件事就是把老物件都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