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返程潮”已經開啟,您傾向于選擇哪種交通方式?高鐵和飛機的碳排放情況如何,您關注過嗎?

2024-2-22 10:47 來源: 中國環境 |作者: 劉良偉

春運時間過半,“返程潮”已經開啟。根據交通運輸部此前發布的預測數據,今年春運期間,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將達到90億人次,創下歷史新高,有望成為“最火”春運。

面對春運“大遷徙”,高鐵和飛機無疑是重要的出行工具。據“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2月18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560.8萬人次,連續4天超1500萬人次。與此同時,航空公司也在通過多種方式爭取春運客流。

那么,在回家、旅行或返程的過程中,您傾向于選擇哪種交通方式?高鐵和飛機的碳排放情況如何,您關注過嗎?

民航&高鐵,誰的碳排高?

高鐵和民航的競爭總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例如,2023年的中秋國慶黃金周期間,民航票價大跳水現象讓人印象深刻。不少旅客反映臨行前發現機票價格大跌,趕緊退票重買,以減少損失。量價齊跌讓民航在這輪競爭中的總體表現有所扣分。有業內人士指出,這與航司運力過剩有關。

熬過了黃金周,春運成為又一波競爭高地。有關高鐵和民航的討論熱度再次升溫。但除了票價、出行時間、乘坐感受等方面,在“雙碳”背景下,您會關注它們的碳排放情況嗎?

長期關注這一問題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綜合交通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毛保華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并告訴記者:“民航碳排放因子約為高鐵的3.6—3.9倍?!?/div>

這是怎么算出來的?

毛保華介紹,在進行高鐵與民航碳排放水平評估的時候,不考慮施工建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僅考慮能源生產排放、基礎設施維修養護排放、載運工具運行排放三個部分。能源生產排放包括使用電力、燃油等的排放。很容易理解,在這一方面,民航不占優勢。因為高鐵主要能源為電力,民航運輸則依賴航空煤油,而航空煤油含碳量較高。

在基礎設施方面,高鐵涉及站段用能、維修養護等,民航則涉及機場用能等。載運工具階段主要指的就是旅客出行這個過程。

 

根據毛保華團隊的研究,2017—2019年,我國高鐵牽引階段碳排放因子為24.70gCO2/人公里—26.27gCO2/人公里。考慮到站段用能及鐵路維修養護的排放,2019年,我國高鐵全過程碳排放因子約為30.48gCO2/人公里。

那么,民航的碳排放情況如何?

2019年,我國民航飛行過程客運碳排放因子為95.3gCO2/人km,較2016年下降13.0%。談及下降原因,毛保華說:“一是我國民航飛行器技術進步,降低了單位里程飛行器的碳排放量;二是民航上座率逐年上升,2010—2019年民航平均客座率由80.87%增至86.39%;三是民航平均運距上升,2010—2019年民航平均運距由1509公里上升至1774公里?!?/div>

從全過程看,民航客運碳排放量約為108.3gCO2/人公里—112.9gCO2/人公里。其中,飛行階段占比最大,約為88.0%—94.4%。

毛保華說:“根據我們的測算,民航碳排放因子約為高鐵的3.6-3.9倍。因此,未來,民航動力系統革命對碳排放影響很大”。

我國鐵路與民航客運周轉量反超公路,始于哪一年?

答案是:鐵路2014年,民航2018年。

毛保華說:“2012年以后,我國鐵路客運周轉量(即一定時期內運送旅客人數與運送距離的乘積)在主要交通方式中的占比開始迅速上升。這與高鐵達到10000公里(成網)后,客運服務競爭力顯著增強有關。2012年以后,我國高鐵網絡發展迅速,極大地彌補了鐵路客運供給的不足。2014年,鐵路完成的客運周轉量超過公路,成為我國城市間出行的第一大方式。民航完成的客運周轉量也在2018年超過了公路,占據了我國城市間客運業的‘第二把交椅’?!?/div>

他介紹,根據其團隊的研究成果,2010—2022年間,在高速鐵路、民航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我國民航和鐵路客運周轉量占比持續增加。按照以往的統計口徑,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城市間客運結構由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逐漸轉變為以鐵路為主、航空和公路為輔的格局。

當然,這里的公路主要針對營業性客運量,如人們熟悉的長途大巴等。如果加上自駕,結果就大不一樣了。2024年春運的“人員流動量”之所以激增至90億人次,遠超2022年春運和2023年春運的數據,主要原因就是交通運輸部的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2023年春運之前,客流僅統計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的營業性客運量。2023年春運首次引入“人員流動量”概念;在營業性客運量基礎上,將全國高速公路小客車人員出行量納入統計范圍。2024年春運,進一步擴大統計口徑,將普通國省道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增列其中。因此,自駕人士在這“90億”出行大軍中有絕對優勢。

我國居民年人均機動化出行里程近5000公里?

不多不多,看和誰比了

根據毛保華團隊的推算,1998—2019年,我國居民年人均機動化出行里程從1276公里增加到4969公里,翻了近兩番,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毛保華認為,這一方面說明了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在提升;另一方面,未來盡管人口增速放緩,但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后,其活動頻率也會進一步增高,客運需求仍將不斷增長。

據統計,英國居民年人均機動化出行里程為10100公里,美國則達到了19201公里。他認為,雖然我國居民生活、居住模式與這些國家不一樣,但從差距中可以看出,我國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因此,毛保華判斷:“我國高鐵與民航已經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巨大的市場空間。從低碳角度看,應更好地發揮我國高鐵網絡優勢,這也符合交通運輸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要求?!?/div>

具體怎么做?他認為,由于民航較高鐵的碳排放因子更高,如果未來公路與民航的出行量能夠部分向高鐵轉移,我國客運交通有更大可能在2035年前實現碳達峰。

應采取哪些措施?他強調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根據運距對高鐵和民航市場供給與出行行為選擇進行適當引導,對于下好“低碳交通”這盤大棋來說確實是有效手段之一。

毛保華說:“從全國范圍看,高鐵與民航有各自優勢,主要競爭距離區間為400—1500公里。隨著運距上升,民航的碳排放因子會相應下降。因此,民航應更好地發揮其在長運距運輸方面的優勢?!?/div>

此外,毛保華認為,應努力提升民航客座利用率,增加未被高鐵線網覆蓋的地區(支線)機場的航班經停量。雖然隨著飛機經停的增加,其碳排放因子會有所增加,但客座率提升可抵消經停帶來的碳排放。經停航班票價應低于直達航班,以此吸引更多客流,改善航空企業運營的經濟性。

毛保華還提出了一些人性化的建議,比如應研究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實行不同地區線路差異化定價;對于不同速度等級列車、不同時間區間列車實行更大差異化的票價;增加欠發達地區高鐵線路上列車在沿途站的??款l率;針對不同出行群體(如老年人、殘疾人、學生等)出臺更多價格優惠策略等。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相關部門已經有所嘗試,如對不同速度、不同時間區間的列車實行差異化票價。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有效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選擇中,推動出行更高效、更綠色。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