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吹拂三月暖,正是播綠好時節。據了解,森林每生長1m3的蓄積量,平均能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1.62噸氧氣,因此,植樹造林被認為是增加
碳匯、實現
碳中和最經濟有效的途徑?!醮笙笮侣動浾咄跛嚄?/div>
全省義務植樹3.87億株,有你種下的嗎?
登封陳家門義務植樹基地是鄭州市的一片重要“碳中和林”項目。植樹節剛過,一棵棵新栽的樹苗迎著春風穩穩站立,一片片新葉向著暖陽吸碳釋氧。據了解,這片100余畝的“碳中和林”預計每年可中和二氧化碳2450噸,釋放氧氣1800噸。按每個成年人每年呼出二氧化碳約0.35噸計算,100畝林地相當于中和了7000個成年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建設“碳中和林”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行動。記者從
河南省林業局了解到,“十四五”以來,全省適齡公民以不同形式參與義務植樹活動9493萬人次,植樹3.87億株;通過實施14個國家儲備林項目,2023年全省完成造林197.46萬畝、完成森林撫育207.6萬畝,并通過生態修復等行動使森林質量穩步提升。
種樹就能開發“碳匯”來賣錢?
樹木通過光合作用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后形成固體的碳水化合物,這個過程被稱為固碳,而樹木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被稱為碳匯。作為一個新晉熱門詞匯,不少人都聽說種樹就能開發碳匯,碳匯則可以用來賣錢,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搞清楚這個
問題,首先要明白“林業碳匯”和“森林碳匯”這兩個相關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吧痔紖R主要指的是森林植物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自然過程;而林業碳匯則更側重于人為干預和管理森林的過程,比如通過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人為活動,增加森林的碳儲量。”河南環境能源服務中心王佳昊說,林業碳匯不僅關注森林的自然功能,還涉及與碳匯交易相關的活動機制,更側重其社會和經濟特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通過種樹開發碳匯來賣錢。
記者從河南省林業局了解到,目前全省林地面積達6523.9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5.47%。既然林業碳匯可以賣錢,這么多林地都可以用來開發林業碳匯嗎? 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生態環境部2023年10月印發的首批4個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項目
方法學,想要開發林業碳匯項目,需要滿足多項條件?!昂唵胃爬ň褪切枰侨斯しN植并處于中幼林階段的喬木林,不包括經濟林造林、非林地上的通道綠化、城鎮及工礦用地綠化;需要是林地權屬清晰的新造林,且項目單個地塊土地連續面積不小于400m2?!蓖跫殃徽f。
你會是低碳“大戶”嗎?
根據相關資料,假設每家每戶每天少看一小時電視、節約1m3的水和天然氣、乘坐公共
交通并進行垃圾分類,那么一年下來可減少918.2千克
碳排放,相當于種植了51棵樹。由此可見,助力“雙碳”目標,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
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碳足跡”通常是指個人或其他實體,比如企業機構、活動、建筑物、產品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既包括制造、供暖和
運輸過程中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直接排放,也包括消費商品和服務所造成的間接碳排放。
“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以及技術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個人碳足跡工具和平臺出現,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每個人了解和追蹤自己在日?;顒?、消費選擇、出行方式等方面產生的碳排放?!焙幽檄h境能源服務中心王佳昊告訴記者,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個人碳足跡
認證和交易系統,“例如,一個人可以通過綠色出行、環保回收等低碳行為,累積碳積分,再用碳積分兌換各種優惠權益。碳足跡管理體系會激勵人們采取更環保的生活方式,同時也為那些致力于減少碳排放的個人和企業提供經濟激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