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
北京市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日前發布,進一步規范碳
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推動實現北京市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協同控制污染物排放。自去年起,本市全面推進低碳試點工作,已評選出14個先進低碳技術試點優秀項目,包括余熱回收利用、沼氣發電、可再生能源耦合利用等,初步測算,年
減排量可達22萬噸。通過不斷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本市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打造了“北京樣板”,貢獻了“北京經驗”。
昨日,北青報記者來到高碑店再生水廠,該水廠服務北京中心城區和東部地區約500萬人口。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通過厭氧消化可以產生大量沼氣,并用于發電,替代水廠部分外來電能消耗。據北京排水集團高碑店再生水廠副廠長趙夢升介紹,每天處理污泥之后產生的沼氣產量為7萬至8萬立方米,其中,有3萬至4萬立方米的沼氣用于沼氣發電。現在每天的發電量在10萬度左右,占全廠用電量的20%至25%,相當于每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噸。
在華能北京熱電廠,這里采用“余熱回收利用”進行減排。走進余熱利用熱泵房,只見6臺熱泵機組正在工作,將燃機運行產生的煙氣余熱進行提取和循環利用,這也是目前全球同類項目中最先進、規模最大,也是效率最高的一套系統。
據熱電廠運行部熱機專工趙天介紹,回收系統通過板式換熱器吸收煙氣中的低溫余熱,進到熱泵機組,傳遞給高溫介質,實現了煙氣中的熱量到熱網水之間的能量傳遞。以前熱網水要燃燒天然氣去增加供熱能力,現在則使用煙氣中的余熱去供熱,每年可以節約8000萬立方米天然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萬噸,增加75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
通過多行業、多領域的低碳試點,北京持續探索綠色發展模式,為做好適應氣候變
化工作提供強大支撐。據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明登歷介紹,自2013年試點碳
市場開市以來,北京市已將包括發電、
石化及服務業等8個行業的近1300家單位、全市約50%的碳排放量納入管理,為全國
碳市場建設貢獻了北京經驗。同時,北京市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體系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落戶北京。
“目前,2023年度低碳試點優秀項目通告已經發布,后續我們將對入選優秀案例開展多種形式的鼓勵、宣傳和推廣,樹立低碳發展樣板。”明登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