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運輸與環境組織(Transport&Environment,簡稱“T&E”)13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歐盟擁有獨立生產電池的技術可能性。歐盟可以通過生產自己的電池而不是從中國進口電池來大幅減少電動汽車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
研究指出,制造電池需要大量能源。歐洲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相對較高,是潛在二氧化碳
減排的主要原因。在完全淘汰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之后,歐洲電池制造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可以比目前的電池進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減少60%以上。
研究顯示,歐洲企業具備在歐盟生產電池的技術能力。然而,T&E德國董事總經理塞巴斯蒂安·博克(Sebastian Bock)警告說,由于缺乏融資,歐盟計劃中約一半的生產有可能轉移到美國或中國。歐洲投資銀行(EIB)和歐盟電池基金需要更好地定位,以便能夠支持對歐洲電池工廠的投資。
研究顯示,在歐盟提取所需金屬也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從印度尼西亞進口鎳和在中國加工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鋰相比,運輸路線也更短。T&E呼吁在歐洲進行更多的金屬提取和回收。
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其對鎳和鋰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原材料的需求中,至少有10%來自本土供應。屆時,歐盟對關鍵原材料的加工能力應至少達到40%。在電池生產方面,歐盟還注重加強與挪威的合作,因為挪威的北海蘊藏著大量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