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全國低碳日,為推動中國紡織行業綠色轉型,當天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紡織行業
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碳中和紡織品評價技術規范》《紡織品
碳標簽技術規范》三項團體標準。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紡織行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技術規范》標準對紡織企業碳中和工廠創建和評價流程進行了規范,對準備階段、實施階段以及評價階段中各個步驟做出詳細指引。標準設置梯級難度,將碳中和工廠劃分為“計劃級”“達標級”“先進級”。其中,標準特別對“自主
減排”進行了明確規定,將自主減排比例作為劃分碳中和工廠等級的重要依據,只有自主減排達60%以上的企業才可評為“達標級”,而自主減排達80%或成功開發碳中和產品才可進階為“先進級”。
為驅動企業真正減排和防止洗綠現象滋生,標準中對“信息披露與監督機制”也進行了明確規定,對碳中和工廠“創建聲明”和“實現聲明”中隱藏關鍵信息的表述“零容忍”,對企業宣傳/公眾溝通話術做出規定,避免模糊表述造成信息誤導。
《碳中和紡織品評價技術規范》確立碳中和紡織品評價流程,合理化設定紡織品系統邊界,規定邊界內應涵蓋被評價產品功能單元至少95%的排放。標準明確了產品
碳足跡核算方法確保紡織品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的精準計算,提出紡織品碳足跡數據質量等級評價方法與示例,強調對占
碳排放總量至少前80%的關鍵投入/產出實施精細化數據質量評分。
同時,標準規定產品碳中和管理計劃要秉承“減排優先于抵消”的核心原則,全面覆蓋減排時限、目標、措施及計劃采取的碳足跡抵消策略等。
《紡織品碳標簽技術規范》則規范紡織品碳足跡披露細節,細化披露層級,以“應披露”“宜披露”“可披露”進行科學劃分,便于披露主體以公開透明、易于理解的方式進行信息披露,助力消費者綠色消費決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閻巖指出,這三項標準的出臺填補了紡織行業相關標準的空白,為紡織企業邁向碳中和目標提供規范化和標準化指引,加快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同時,三項標準為紡織行業企業實現價值鏈重點環節和全生命周期碳中和提供了規范,這將促進企業開發新型低碳紡織品,優化產品結構。規范的碳標簽將引導消費者綠色消費理念,紡織品低碳化將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從供給側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