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京津冀如何怎么才能做好低碳協同發展

2015-2-10 12:34 來源: 渤海早報 |作者: 陸小成

陸小成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市情調查研究中心 副主任

  所謂低碳協同發展,是指以低碳發展為目標加強多方協同與合作,在融合、協同、合作的基礎上共同改變傳統的高碳增長模式,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低碳經濟。低碳協同發展注重以協同、合作、融合為基本原則加強低碳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整個區域的能源利用效率,積極發展新型能源和低碳產業,減少碳排放,形成低碳高效的經濟體系。當前,京津冀面臨生態文明建設的壓力與挑戰,目前仍處在城鎮化、現代化、國際化、工業化的關鍵階段,需要以低碳發展為重要目標,推進協同發展。

  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加強京津冀低碳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宏觀布局。從國家層面,建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下設生態文明建設小組專門負責京津冀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發展問題。建立京津冀低碳協同發展的組織、法制、信息化的合作框架。通過頂層設計,從生態文明建設、功能布局和均衡發展的戰略高度,將北京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等地,促進京津冀三地的協同、均衡發展。

  加強低碳協同發展的技術創新和協作分工,建立低碳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北京應該積極利用自己的研發優勢,人才優勢,積極發展低碳技術,加強信息交流。同時,積極探索低碳技術合作創新機制,推動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橫向合作,促進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與應用。加強產業的協作分工,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加快建立京津冀低碳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突破行政體制障礙,提供高質量的低碳科技信息共享、資源整合、低碳技術擴散與低碳技術轉化、產業孵化等服務,促進京津冀不同區域間的低碳產業分工、梯度轉移和產業集聚,構建功能互補、布局合理、市場互聯的低碳創新一體化機制。

  加強低碳人才培養,為人才合作與流動提供公共服務保障。盡快考慮開設低碳技術專業,培養,吸引和留住低碳人才。就京津冀地區而言,率先在高職、本科、研究生不同層次開展低碳經濟相關教育,鼓勵高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低碳人才,以北京為中心,建設區域性低碳技術人力資源培養合作平臺,充分發揮教育行業的合作優勢。京津冀區域間要完善促進人才流動的政策,打破戶口限制,加強三地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供給,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和戶口管理制度上進行大膽的改革,使人才能夠按照市場規則和自由、自愿的原則流動。

  開展京津冀碳交易,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具體說來,一是積極開展碳交易,加強跨省市、跨流域協同治理,積極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擴大環境容量,拓展生態空間,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二是探索京津冀生態共同保護制度,建立京津冀區域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用于補償區域水資源使用權損失、生態林業用地使用權損失等費用,提高京津兩市對河北地區在植樹造林、水資源輸送、“稻改旱”工程等方面的補償標準,建立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三是通過生態補償機制,建立以低碳發展為導向的產業體系,幫助欠發達地區建立低碳領域的協同發展與合作機制。

  打造低碳自主品牌,加強低碳產業集群發展。京津冀低碳協同發展應以低碳、協同發展為契機,加強低碳自主品牌建設,加快高能耗產業的轉型、淘汰或升級,開辟一些低碳的新型產業園區,河北省有目的地進行新興產業、高端產業、低碳產業的培育和集群發展。打造低碳自主品牌,重視低碳產業集群規劃和低碳宣傳,從提出概念到品牌包裝、注冊、網上運營等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在稅收減免、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用地保障、行政審批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京津冀區域加強政府在低碳產業集群中的主導作用,為提供企業良好的環境,根據地方的優勢不同,促進不同特點的低碳企業集聚。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地鐵、生態防護、教育、醫療、旅游、文化體育等六大服務圈。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基礎設施的總量供給,縮小與國際上的差距。另一方面,要注重京津冀地鐵圈、生態防護圈、教育服務圈、醫療服務圈、旅游服務圈、文化體育圈等多個“協同圈”建設,促進三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供給,完善相關服務設施和產業發展,有效吸引人才、資金、產業向河北天津疏解,促進均衡、低碳、協同發展,為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提供支撐和發展基礎。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