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等15個部門印發《關于建立
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是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旨在加快建立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增進碳足跡工作國際交流互信?!秾嵤┓桨浮啡蝿涨逦?、分工明確、措施細化,注重國內統籌和國內外銜接,為碳足跡管理體系建立提供了全面統籌協同的行動指引,是開展碳足跡工作的“任務書”和“施工圖”。
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以產品碳足跡為抓手,加快建立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對于推動全社會減碳和國內外碳足跡工作協同互促具有重要意義。
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加快建立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提升碳足跡管理水平是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構建綠色低碳產品標準、
認證、標識體系”以及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任務要求的具體行動。
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是推動全社會減碳的重要手段。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摸清生產端“碳家底”,有助于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碳
減排。碳足跡以標識形式向消費端進行展示,增強產品品牌價值的同時也能培育低碳消費習慣,有利于推動形成“由點到鏈再到網”的全社會減碳模式。
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是推動國內外碳足跡工作協同互促的有效舉措。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立以碳邊境調節機制、《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為代表的涉碳貿易
政策,對產品碳足跡提出了成本或準入要求。建立兼具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的碳足跡管理體系,推動國際國內規則相互銜接,有利于協同促進國內碳足跡管理水平提升和積極應對國際涉碳貿易政策新形勢。
《實施方案》提供了全面統籌協同的行動指引
《實施方案》從管理體系、工作格局、規則互信、能力建設四個方面明確了任務分工,按照發揮協同作用、形成最大合力要求,與現有碳足跡政策實現了銜接和延伸,為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提供了全面統籌協同的行動指引。
一是強調全鏈條覆蓋。碳足跡涉及產品全生命周期和不同生產環節,需從全鏈條開展工作指引?!秾嵤┓桨浮非鍐问搅谐?2項主要任務,覆蓋了核算規則、核算因子、標識認證、分級管理、信息披露等產品碳足跡工作全流程以及基礎能源、原材料、中間品、制成品等全鏈條產品,從財政金融、貿易產業、應用場景、政策協同等全方位、多角度為碳足跡工作開展提供支持,并提出為碳足跡工作提供人才培養、數據質量管控、計量支撐等多層次、多領域保障服務,體現了對碳足跡工作各環節的“全覆蓋”。
二是統籌多主體參與。碳足跡工作涉及多個行業、多種產品、多個環節、多個領域,需動員社會主體廣泛參與。《實施方案》充分聽取和吸納了各方意見,由15個部門聯合印發,涉及19個部門具體工作,明確充分發揮
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鼓勵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參與各項任務,最大程度構建多方聯動、共建共擔共享的工作格局,體現了對碳足跡工作的統籌考慮和相關主體的“總動員”。
三是注重國內外協同。產品碳足跡是國際涉碳貿易政策關注重點,需在工作落實中做好國際國內協同?!秾嵤┓桨浮穲猿种鲃幼鳛椤諏嵑献鳎凑昭信?、交流、對接、合作的邏輯,在加快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推動實現與大多數國家,特別是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品碳足跡規則交流互認,并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體現了國內國際工作的“共促進”。
凝心聚力做好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謀篇落子”
《實施方案》繪就了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具體路徑,下一步只有將《實施方案》條條抓落實,事事下功夫,相關工作方能落地見效。
一是在夯實基礎上下功夫。加快推動碳足跡工作基礎建設,會同相關部門盡快出臺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和重點產品核算規則標準,發布基礎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
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產品碳足跡因子,讓碳足跡工作“有章可循、有數可用”。
二是在制度供給上下功夫。加快推進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分級管理制度、碳足跡信息披露制度建設,為碳足跡工作提供制度供給,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與協同,促進產品碳足跡與
碳排放權交易、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環境影響評價等機制的有機銜接,協同推進
碳減排。
三是在先行先試上下功夫。選取有條件的地方、行業針對碳足跡工作重點任務開展試點,創新政策和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形成重點產品碳足跡工作“全鏈條”以及碳足跡工作“重點環節”的良好實踐,為統籌推進和重點突破提供有益經驗和借鑒。
四是在宣傳解讀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加大產品碳足跡工作宣傳力度,組織專家力量,提供政策解讀、專業培訓、技術服務等。及時跟進國際涉碳貿易政策走勢,利用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與環境委員會等國際場合廣泛宣傳我國產品碳足跡工作和優秀實踐案例,講好中國故事。
作者系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