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世界經濟
論壇和埃森哲共同發布《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報告2024年版(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全球能源系統將繼續向更加公平、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型,但在全球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這種轉型的勢頭已經減弱。
據了解,《報告》使用能源轉型指數評估了120個國家當前的能源系統表現,重點關注其如何平衡公平性、安全性和環境可持續性,并評估他們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準備程度。今年《報告》的創新之處在于,采用“定制化路徑”來分析各國能源轉型的具體特點,包括其收入水平和本地能源資源等,旨在為各國提供針對性的
政策建議。
在《報告》對標分析的120個國家中,107個國家過去10年中在能源轉型方面取得了進步,但總體的轉型速度已經減緩,平衡能源系統的各個維度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經濟動蕩、地緣政治沖突的升級和技術變革的疊加影響,導致各國能源轉型的速度和路徑變得錯綜復雜。同時,報告也揭示了一些積極的跡象:過去10年中,世界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不斷增加,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推動能源轉型方面實現了巨大進步。
根據《報告》,2024年,能源轉型指數排行榜中排名前10的國家全部來自歐洲。瑞典和丹麥位列前兩名,并在過去10年中連續進入前3名。緊隨其后的是芬蘭、瑞士和法國。這些國家都受益于高度的政治承諾、大量的研發投入,并在地區地緣政治形勢、
節能政策和碳定價機制的推動下,加速擴大了清潔能源的應用規模。德國、巴西、英國、中國和美國等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也進入了能源轉型指數前20名。受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的積極影響,拉脫維亞和智利首次進入榜單前20名,分別排在第15位和第20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和巴西近年來進步明顯,這主要源于兩國長期致力于提升清潔能源份額和提高電網可靠性。2023年,我國大幅增加了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并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和其他重要清潔技術的產能。我國正和美國、印度一道,領導開發新型能源方案和技術;巴西在水力發電和生物燃料方面持續發力,近期在太陽能領域實現大幅進展,并實施多個針對性的行動倡議來創造新機會。
總體來看,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在能源轉型指數上的分差逐漸縮小,且能源轉型的“重心”正在轉向發展中國家。
盡管今年能源轉型指數全球均分創下歷史新高,但自2022年首次發現減緩趨勢后,全球能源轉型速度在過去一年中進一步降低。
《報告》顯示,在2021年—2024年的3年中,全球能源轉型指數得分的上升幅度僅相當于2018年—2021年期間的四分之一。和去年相比,83%的國家在能源系統三大維度(安全性、公平性和環境可持續性)中的至少一項上得分出現了退步。目前來看,國際社會依然難以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雄心和“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但還是顯著改善了能源效率,明顯提高了清潔能源來源的使用比例。
“今年的能源轉型指數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切實行動已刻不容緩。全球決策者必須大膽行動起來,重新激發能源轉型活力,打造公平、安全和可持續的能源未來。這對于人類、全球經濟和氣候行動極為關鍵。”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轉型洞察和區域加速發展總負責人Espen Mehlum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