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并將構建產品
碳足跡管理體系列為改革任務之一。
??產品碳足跡是衡量一種產品在全壽命周期內所排放二氧化碳當量的方法。自2015年《巴黎協定》達成后,全球多個國家設定了碳
減排目標,碳足跡的實施范圍也進一步細化,由國家層面延伸至產品層面。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在國際綠色貿易新規則下,加快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對于突破國際涉碳貿易壁壘、引導社會綠色低碳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自2023年以來,國家層面不斷完善碳足跡管理體系的頂層設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碳足跡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制定發布與國際接軌的國家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制定出臺1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
??碳足跡管理體系落地實施面臨不少挑戰,其中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和核算規則標準是最關鍵的兩個環節。數據是進行碳足跡核算的基礎,
電力排放因子是核算
碳排放的基礎參數。根據電網層級劃分,電力排放因子分為全國、區域和省級三類。生態環境部在2024年更新了全國電力排放因子數據,但區域和省級電力排放因子已經多年未更新。
??新能源裝機占比越高,電力排放因子數值就越低。現階段,全國新能源裝機規模增長迅速,如果電力排放因子不及時更新,將增加企業產品測算的含碳量。國內各地的電力裝機結構差異較大,對于
青海、
新疆等新能源占比較高的省區,如果按照全國電力排放因子來計算碳排放,會增加企業產品所測算的含碳量,削弱其
市場競爭力。因此,電力排放因子應當實行滾動更新、定期發布,以便貼近企業實際的碳排放。
??生態環境部承擔電力排放因子更新的職責,其也在積極建設碳排放因子數據庫。2023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國家統計局簽訂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建設、夯實碳排放強度等碳排放統計核算基礎數據、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由于產品碳足跡涉及生產、
運輸、使用、回收等多個環節,數據獲取和計算十分復雜,因此統一的規則標準對于推動產品碳足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提出,將發布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編制發布國家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明確產品碳足跡核算邊界、核算方法、發布形式、數據質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統一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編制要求。
??部分行業和有關部門已經行動起來。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于2024年1月發布了《家用電器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工信部正在統籌推進工業領域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研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