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不僅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隨著氣候變化以及全球溫度的持續上升,我們的海洋正面臨著以熱浪(marine heatwave)為代表的極端事件的嚴峻威脅。這些極端事件往往會產生 “百年一遇”乃至“千年一遇”的災害,對海洋生態環境以及相關經濟產業造成難以磨滅的負面影響。
記者8月19日獲悉,蘭州大學黃建平院士研究團隊對上述極端事件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相關研究論文形式近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論文發現海洋熱浪會促進極端低氧事件的形成,揭示了熱浪與極端低氧事件之間的密切耦合關系。
研究團隊利用浮標觀測數據和先進的地球系統模型,對海洋表層的極端事件進行了全球評估。結果顯示,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海洋熱浪和極端低氧事件的“共現”現象(即熱浪與極端低氧事件同時發生)迅速增加,尤其在高生物量區域最為顯著。這種加劇主要歸因于人類活動導致的長期氣候變暖,以及自然內部變率對其空間分布的調節。
“海洋熱浪不僅導致水溫升高,還可能觸發極端低氧事件,進一步加劇了海洋去氧化的信號。”黃建平院士總結,“這種熱浪與極端低氧事件的‘強強聯合’會發揮所謂的協同作用,造成一加一大于二的破壞效果,嚴重危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
據悉,該文章的通訊作者為黃建平院士,第一作者為蘭州大學李昶豫博士后。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以及蘭州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等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