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蓋率連續45年保持全國第一,九市一區全部獲評國家森林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僅為全國平均水平60%;
以約占全國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創造了全國4.3%的經濟總量;
23項改革成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肯定,39項改革舉措和經驗辦法全國推廣;
……
今年是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
福建十周年。在12月26日召開的福建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六場)上,公布了一份福建的綠色“成績單”。
這份“成績單”成色如何?記者從會上獲悉,經中國工程院評估,福建生態文明指數居全國第一,生態文明發展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十年來,福建不斷發展壯大綠色產業。廈門、泉州列入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共實現工業產值超萬億元。在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培育已形成4個國家級、17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近30%。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5613萬千瓦、裝機占比達65.2%,在東部10省市中
電力綠色低碳結構最優。
福建是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十年來,福建以生態文明建設改革“試驗田”為己任,走前頭、作示范。取消了34個山區縣GDP考核指標,重點考核生態質量,建立經常性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在全國率先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省級立法,2016年以來頒布施行30部生態文明領域地方性
法規規章。
與此同時,福建擦亮一張張生態“名片”,讓綠水青山成為福建的驕傲。武夷山國家公園列入全國首批國家公園,閩江河口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和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為了加快生態價值轉換,福建大力推進南平市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加快打造5個省級試點,延續實施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推進3個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建設,省級綜合性保護補償試點縣擴大至28個。
福建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孟芊表示,福建將扭住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目標不放松,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致力打造綠色發展先行區;高水平高質量做好
節能降碳工作,致力打造碳達峰
碳中和樣板區;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致力打造改革創新集成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