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臺全國首個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
碳足跡評價地方標準——《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 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并正式實施。1月8日,記者從商務廳獲悉,該標準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碳足跡評論標準空白。
碳酸鋰、氫氧化鋰是動力電池正極核心原材料,而正極材料占整體價值和
碳排放比例均在40%以上。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鋰電產能約占全國20%,是一大優勢出口產品。通過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的制定和應用,以
碳標簽等形式打造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低碳品牌,將有助于行業突破碳足跡貿易壁壘,也是將四川能源優勢轉化為產品
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2023年起,商務廳牽頭組織推動碳酸鋰、氫氧化鋰碳足跡評價標準建設。通過深度調研超全省80%產量的重點企業,創建科學詳細的碳足跡模型,召集研究機構、龍頭企業和院校專家反復論證等,核算出每個企業的產品碳足跡并形成四川評價標準草案。2024年12月,該標準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備案。
“根據這一標準測算,每生產1噸碳酸鋰、氫氧化鋰分別排放9.6噸、6.8噸二氧化碳,遠低于歐洲的11噸、15噸平均值。”該負責人表示,該標準的實施將有助于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據更多話語權,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將爭取這一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推動國內國際標準銜接互認,讓中國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更好“走出去”。
1月8日,又一個好消息傳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當天宣布,我國鋰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鋰礦儲量從全球占比6%升至16.5%。該標準的及時出臺,無疑將對中國鋰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競爭力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