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
鋼鐵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鞏固和提升數據質量,生態環境部依據《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于近日印發實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鋼鐵行業》 《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 鋼鐵行業》兩項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
市場技術規范。圍繞其中的重要內容、關鍵
問題,本報刊登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等權威機構專家的深入解讀,并以系列形式刊發。
鋼鐵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粗鋼產量連續28年居世界第一,同時也是我國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行業。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鋼鐵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 鋼鐵行業》(以下簡稱鋼鐵行業指南)是支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數據管理的第四個行業技術規范。2024年9月起,鋁冶煉、
水泥和鋼鐵行業核算報告與核查指南的相繼出臺標志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數據質量管理制度體系建設進程加快,推動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和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的持續提升,為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大行業覆蓋范圍工作(以下簡稱擴圍)進一步提供堅實的數據保障。
一、鋼鐵行業指南的出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工作的重大進展
(一)持續健全技術規范,夯實
碳市場擴圍的數據質量管理制度基礎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擴圍工作作出明確部署,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于2024年9月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公開征求意見,釋放碳市場首次擴圍工作將適時啟動的
政策信號。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有效是推動擴圍關鍵的前提條件,鋼鐵行業指南結合當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要求,從核算報告、核查等方面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于2013年印發的《中國鋼鐵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進行優化完善,全面統一和規范了報送主體的確認、數據質量控制方案的制定與執行、企業層級和工序層級數據核算、關鍵參數和輔助參數的月度信息化存證和支撐材料要求、年度排放報告填報和核查要求等,進一步夯實鋼鐵行業的數據質量管理基礎。
(二)以數據管理為抓手,進一步保障并提升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成效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上線交易,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面改善,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兩個履約周期的總體
減排成本降低約350億元,對推動發電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鋼鐵行業納入碳市場數據質量管理范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數據管理覆蓋的碳排放量將超過80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比例高達六成左右。通過出臺鋼鐵行業指南,將對全國范圍內相當比例的碳排放開展統一和規范的數據管理,進一步推動碳市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成效。
(三)統籌多行業管理,推進構建碳市場新格局
結合碳市場建設總體需要,鋼鐵行業指南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多行業碳排放管理的建設新格局。一是堅持“抓大放小”原則,將排放占全行業九成以上的長流程企業納入管控范圍;二是對標其他重點排放行業,鋼鐵行業將逐步向工序層級碳排放核算過渡,要求每月填報燒結和煉鐵工序關鍵參數,為后續配額分配提供數據支撐;三是統籌考慮鋼鐵企業自備電廠和“鋼鐵—
化工聯產”涉及的不同行業碳排放管理銜接,將符合發電行業納入條件的自備電廠保留在發電行業管理,并將鋼鐵企業中的甲醇產品碳排放從鋼鐵行業核算邊界移出至化工行業管理。
二、鋼鐵行業數據質量管理特點
(一)統籌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特點和數據管理要求制定技術規范
考慮到鋼鐵行業企業具有工藝流程長且復雜、工序多且相對獨立等特點,因此鋼鐵行業的數據質量管理與發電等其他行業有所區別。一是對數據報告主體進行調整和優化,針對鋼鐵行業存在以工序作為獨立法人的特殊情況,指南明確了具有焦化、燒結、球團、高爐、轉爐、電爐冶煉等主要工序的單一企業或聯合生產企業作為報告主體,并對聯合生產企業進行明確定義,同時給出聯合生產企業報告主體的示例;二是沿用國際通用技術路線,采用物料平衡法核算企業邊界和主要生產工序碳排放,計算盡可能便捷實用,確保數據質量真實準確可靠,為鋼鐵行業未來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奠定基礎。
(二)進一步優化核算方法和核查重點
鋼鐵行業指南以優化和提升核算方法的有效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為目標,合理縮短核算技術鏈條并提升計量要求。根據核算指南規定,鋼鐵行業核算包括9類關鍵參數,具體為6類企業層級的計量參數(化石燃料消耗量,碳酸鹽、電極、含碳原料消耗量,含碳產品輸出量、粗鋼產量)、兩類工序層級參數(燒結和煉鐵工序化石燃料消耗量、產品產量)和一類實測參數(化石燃料收到基低位發熱量,其中自產和外購焦炭均使用缺省值)。同時,核查指南同步提高數據準確度和核查操作性,明確了企業層級和工序層級數據的核查要點和方法,強化并區分了計量器具的不同核查要求,并提供了化石燃料消耗量、粗鋼產量等關鍵參數交叉驗證方法或合理閾值范圍。
(三)結合碳市場建設,預留相關政策和企業能力提升空間
根據鋼鐵行業碳排放數據管理有關工作要求,一是暫不對焦化、球團、轉爐煉鋼和電爐煉鋼等工序層級強制開展月度信息化存證,但明確了工序層級核算和存證要求,加快提升企業工序層級核算能力,做好電子汽車衡、軌道衡、皮帶秤、流量表計等工序層級計量器具配備工作;二是鼓勵企業核算數據的計量器具外接端口數據與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對接,實現原始數據傳輸,進一步保障數據防篡改、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增加二氧化碳在線監測數據報告方式,探索多渠道保障數據質量。
三、多措并舉,積極推動鋼鐵行業數據質量管理
鋼鐵行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工作關鍵且任務艱巨。結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有關規定,鋼鐵企業作為碳排放數據管理第一責任人,應嚴格依據指南要求建立健全企業碳排放統計核算管理制度、摸清碳排放總量“家底”、科學開展碳排放管理、準確把握企業層級和各工序層級碳排放情況。與此同時,多方式提高鋼鐵行業數據質量監管能力和效率也迫在眉睫。一方面,亟待強化碳排放數據質量數智化管理,提高信息化輔助監管能力,加快完善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和異常數據識別功能;另一方面,隨著鋼鐵行業碳排放數據管理工作有序開展,亟待強化“國家—省—市”三級聯審機制,并通過編制完善鋼鐵行業監管工作手冊、“全國碳市場百問百答”、幫助平臺在線
答疑等方式,為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供監管抓手,全方位做好鋼鐵行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