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一直予以高度期待的“水十條”,即《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終于浮出水面。說“手術刀”也好,“指揮棒”也罷,這場向水污染宣戰的攻堅戰已經打響。仔細看來,水十條涉及10大項和35款238項措施,涵蓋明確的量化指標、治理期限,甚至每項措施都列出對應負責部門,可謂權責分明。可以看出,這確實是一個有目標、有方案的行動計劃。
“水十條”的出臺勢必為各行各業帶來新一輪的影響。其中明確提出的化學品管控及淘汰政策,不僅為下一步中國化學品管理預示了政策新方向,更將會對眾多生產制造行業產生沖擊和革新。而一個名字也“驚喜”地出現在“水十條”中,即“環境激素”。
原文:
八. 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二十六)嚴格控制環境激素類化學品污染。2017年底前完成環境激素類化學品生產使用情況調查,監控評估水源地、農產品種植區及水產品集中養殖區風險,實施環境激素類化學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環境保護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等參與)
也許你對環境激素略有耳聞。環境激素也叫環境荷爾蒙,是一類“不安分”的干擾物,擾亂人類及生物的正常激素功能,影響生殖功能、免疫和內分泌。概括來講,環境激素就是一類可能殘留在各類日常產品及環境中的人造有毒化學品。
奶瓶、洗發水、玩具、化妝品、包裝盒、潤滑劑,日常生活周遭埋伏著各種環境激素。被強勢“點名”后,到底哪幾大類環境激素最應該被淘汰?你不得不知:
塑化劑 最廣泛的環境激素之一
從飲料到白酒,“塑化劑”(或“增塑劑”)對于我們其實已經不再陌生。它的原名“鄰苯二甲酸酯”,作為一種能夠使塑料變得柔軟和可塑的化學品,它有可能導致生殖器發育異常和精子數量下降,被認為具有生殖毒性和內分泌干擾性,可廣泛用于生產玩具、嬰兒游泳池、醫療器械、貯血袋、化妝品、潤滑劑、地毯等。由于鄰苯二甲酸酯的產量之高、應用之廣泛,使它們成為環境中最普遍的人造化學物質之一,幾乎無處不在。
綠色和平曾對各大城市出售的
兒童玩具抽檢發現,七成的被檢玩具含有高濃度的鄰苯二甲酸酯。其后從服裝檢測顯示,在眾多國際品牌的產品中,“塑化劑”更是有普遍殘留。目前,歐美國家已將塑化劑在玩具中的含量做了明確限定。未來幾年,它也將從歐盟
市場徹底消失。雖然中國玩具安全標準中已和歐美看齊,由于塑化劑的產量及應用,其在中國的化學品管控也面臨多重障礙。“水十條”之后,“塑化劑”能否被提上明確的淘汰議程、帶動制造產業的升級呢?
全氟化合物 持久性污染物
全氟化合物是一類持久性污染物,在環境中很難被降解,廣泛存在于水生動物體內,甚至是在一些極為偏遠的地區(比如北極),常被使用于紡織行業的防水、防油處理。也存在于化妝品、潤滑劑和不沾鍋的表面涂層等。它對動物的干擾內泌系統、生殖及免疫系統有負面影響。
目前,已有國家公約將一類全氟化合物(PFOS)列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并限制其生產及使用。歐盟將四類全氟化合物納入高度關注物質,將被優先淘汰。而我國仍未出臺全面的對各類全氟化合物的評估及管控措施。
溴化阻燃劑 隱形的毒物
經常出現在各類電子電器產品中的溴化阻燃劑,具有很高的持久性,并非常容易累積在人體內,潛在干擾生物的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綠色和平也曾在各大品牌的電子產品中檢出含有溴化阻燃劑,甚至在室內灰塵、食品中也被檢出含有,仍可通過使用中的商品及電子廢棄物向環境中釋放。目前,溴化阻燃劑已受到國際公約或發達國家
法規的嚴格限制甚至禁用。
雙酚A 奶瓶殺手
雙酚A(簡稱BPA),常被用于制作各種硬質塑料,普遍存在于各類日用產品中,包括食品接觸材料(包裝、容器、罐頭涂料)、水管、電子產品、紙張、玩具和嬰兒瓶。BPA會在物品的使用過程中降解而析出,通過食物和飲水途徑使人體暴露于這種物質。河流、地下水、飲用水、以及生活和工業廢水中都檢出含有BPA。已有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在環境中暴露的BPA可能會對人體有害,尤其對兒童健康有影響。
針對雙酚A的潛在生殖毒性危害,歐盟從2011年起,禁止使用含雙酚A塑料生產嬰兒奶瓶;中國也已經禁止在嬰兒奶瓶生產中使用雙酚A。由于其應用的廣泛,一個更加完善全面的管控措施需要引起關注和落實。
現實中,人們其實被更多的環境激素所包圍著,它們對環境和人類有著長遠的危害。我們的治理思路絕不應是走一步看一步,應該借“水十條”之勢,提升化學品管理的地位。從工業化學品管理的角度進行源頭治理,盡快為幾大關鍵環境激素類物質設置明確的淘汰過渡期及淘汰細則。也期待水十條中所提及的措施能夠進一步細化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