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供了巨大空間。互聯網時代,企業不再是簡單地聽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的
問題,更重要的是與用戶隨時互動,并讓其參與到需求收集、產品設計、研發測試、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環節。“云”“網”“端”越來越成為制造企業發展的新基礎設施,用戶、原料、設備和產品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實時交互和有效交流,極大地促進了產品、裝備、管理、服務和產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如,“互聯網+能源”使分布式發電和大規模并網技術實現突破,推動新能源技術步入大規模實用階段;“互聯網+材料”使生物材料、納米材料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材料智能化趨勢日益明顯。“互聯網+”模式已成為信息經濟條件下企業增強競爭力、提升附加值的有力手段。
“互聯網+”為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帶來了難得機遇。隨著外貿增長趨緩、內需拉動乏力、人口紅利減弱、資源環境壓力增大,我國制造業發展動力亟需由主要依賴傳統增長領域轉向新的增長點。隨著互聯網與各行各業融合的不斷深化,電子商務、眾包眾創、線上到線下(O2O)等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醫療、遠程教育、位置服務等新產業迅猛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如,上海發展“四新”經濟、
浙江發展信息經濟、
福建發展互聯網經濟,重點都是搶占互聯網時代孕育的新的增長點。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
市場、世界一流的互聯網企業,在新一輪發展中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互聯網+”為促進消費升級和激勵萬眾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創新應用推動了智能終端、電子商務、在線服務、遠程培訓等領域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目前,我國擁有6.5億網民,是美國的兩倍;3.6億網購用戶,超過英德意法四國人口總和。如此巨量的市場規模,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如能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培育出幾十家甚至上百家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將會極大地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的競爭地位。根據麥肯錫的研究,每100元網絡交易額中,有39%的消費是完全新增出來的。按照這一比例計算,淘寶網2014年2.3萬億元的交易額,激發的新消費貢獻將近9000億元。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正在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在網絡經濟下,不僅供應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者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中,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創客”“眾籌”“眾包”等方式獲取大量知識信息,參與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