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歐盟碳關稅下我國鋼鐵產業承壓,分省施策應對挑戰

2025-4-23 09:46 來源: 中國環境報 |作者: 任亞楠 富英杰 徐小慧 劉廣鑫

對外貿易是我國經濟社會持久發展的重要力量。近期,相關國家打出碳關稅這張“貿易保護氣候牌”,以期主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國際貿易新規則的制定,將對我國“雙碳”目標如期實現帶來更高成本,對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帶來更大挑戰,對我國產業鏈信息安全帶來更高風險。

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全球首個碳關稅法規——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已于2023年10月進入過渡期,并將于2026年進入征收期,我國鋼鐵產業受影響程度最大。由于各省份鋼鐵產品的碳排放強度及對歐盟市場的依存度不同,綠色創新能力和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水平也不同。為此,亟須著力深化科學研判,綜合評估對比各省份受影響程度,進而分省施策以提升減緩和適應能力,賦能我國鋼鐵產業安全綠色發展。

在碳關稅影響下,各省份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2021年,我國鋼鐵出口貿易額超過8000億元,對鋼鐵產業總產值的貢獻度為8.3%。歐盟市場在我國鋼鐵出口貿易中的占比為8.4%。綜合產業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以及出口貿易對歐盟市場的依存度來看,我國鋼鐵產業受歐盟碳關稅影響范圍總體有限,約為0.7%,貿易額接近700億元。當歐盟碳關稅免費配額完全取消之后,我國鋼鐵產業碳關稅總成本每年約為62億元,并且省份之間差異顯著。

(一)東部沿海省份鋼鐵出口貿易對歐盟市場依存度高

部分省份由于其鋼鐵產業對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盟市場的依存度較高,因而受歐盟碳關稅影響范圍較大。我國鋼鐵出口貿易大省包括東部沿海的江蘇浙江山東,出口貿易額均突破千億元,占據我國鋼鐵出口貿易半壁江山。

其中,對歐盟出口鋼鐵最多、受影響范圍最大的省份是浙江。浙江鋼鐵產業的出口導向型特征明顯,2021年出口貿易貢獻了浙江鋼鐵產業總產值的47.8%,其中歐盟市場的占比為12.1%。2021年浙江對歐盟鋼鐵出口貿易額約為150億元,占中歐鋼鐵出口貿易總額的22.1%。結合碳排放強度,筆者測算,浙江的碳關稅成本約為7.1億元。

江蘇2021年對歐盟鋼鐵出口貿易額約為126億元,占中歐鋼鐵出口貿易總額的18.6%。結合碳排放強度,筆者測算,江蘇碳關稅成本約為13.8億元,在我國鋼鐵產業碳關稅總成本中的占比為22.1%。

對歐盟出口鋼鐵較多的省份還包括山東,貿易額超過50億元,筆者測算,山東的碳關稅成本約為7.1億元,在我國鋼鐵產業碳關稅總成本中的占比超過了十分之一。

總體而言,東部沿海省份的鋼鐵產業碳關稅成本較高、中西部內陸省份較低。

(二)中西部省份鋼鐵出口貿易碳排放強度高

鋼鐵碳關稅成本直接與產品隱含碳排放量掛鉤。目前我國噸鋼的平均碳排放量約為2.0噸;以單位產值碳排放量計,我國鋼鐵產業平均碳排放強度約為0.17千克碳/元。歐盟碳關稅將使得中歐單位鋼鐵出口貿易成本增加10.2%,直接削弱我國鋼鐵產品成本優勢。

然而,各省的能源結構、能源效率、產業技術水平和環境管理嚴格程度均不同,最終表現為各省鋼鐵產業碳排放強度之間的巨大差異,最高可相差約5倍。碳排放強度較高的省份包括新疆吉林甘肅青海寧夏遼寧等,最高可達0.35千克碳/元;而北京、浙江、廣東、海南、上海等省市鋼鐵產業碳排放強度較低。

單位成本增加比例較大的省份包括新疆、吉林、甘肅、寧夏、遼寧、江西湖南等北部和中西部省份,均超過15%、最高可達30%。相比之下,浙江、廣東、上海、福建及天津的單位成本增加比例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位于5.2%—9.6%的區間內。

我國鋼鐵產業的平均利潤率不足5%,這意味著碳關稅將給我國以出口歐盟業務為主的鋼鐵企業帶來較大利潤損失,甚至轉贏為虧。單位成本的增加將直接損害我國鋼鐵產品在歐盟市場的競爭力,減少市場份額,并通過供應鏈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各省的貿易發展和經濟增長。

(三)綠色創新能力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突出

走綠色創新之路,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是我國鋼鐵產業應對發達國家碳關稅政策的基礎之策。現階段,我國綠色創新能力已居于G20國家集團的中上游,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2021年全國綠色專利申請總數超過33萬項、獲得總數超過28萬項。然而,綠色創新能力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突出,排名前五的省份綠色專利獲得數量占全國綠色專利獲得總數的53.4%,包括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和北京;后五名的西藏、青海、海南、寧夏和新疆的綠色專利獲得數量占比僅為1.7%。

(四)“碳足跡”“碳標簽”“碳認證”等話語體系、方法體系和市場體系建設不足

“碳足跡”“碳標簽”“碳認證”等概念源于歐美發達國家,相關的核算標準、數據庫、軟件工具等多由發達國家主導制定開發。一方面,國外數據庫中我國鋼鐵碳排放數據普遍偏舊偏高,未能及時客觀地反映我國鋼鐵產業在綠色制造技術、清潔生產、減污降碳等方面取得的顯著進步,導致我國鋼鐵產品碳排放強度長期被高估。另一方面,我國自上而下的統一數據方法、統一數據體系、統一數據平臺等規劃建設相對滯后。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5部委聯合發布了《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后續需進一步整合相關科研成果,提升對我國鋼鐵產業破解碳關稅壁壘的支撐能力。

碳關稅挑戰下推動我國鋼鐵產業安全綠色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高碳排放強度省份對標“凈零鋼鐵產業技術清單及路線圖”,持續推動低碳零碳試點

在全球凈零技術制造競爭全面展開的背景下,為了推動我國鋼鐵產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應依托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及國內重點科研院所等,建立綜合考慮技術的低碳性、經濟性和成熟度的分級評價方法,用于評估低碳零碳技術的適用性,發布“凈零鋼鐵產業技術清單及路線圖”。通過實施產能置換、扶優汰劣、跨區域兼并重組等方式,促進省份之間的綠色專利轉移以及鋼鐵產能地理分布上的重新部署,在碳排放強度高但可再生能源和碳封存容量等零碳資源豐富的中西部省份試點零碳煉鋼路線、零碳煉鋼企業和零碳煉鋼園區,有效縮小我國與歐盟碳排放強度之間的差距。

(二)優先推動建立高貿易暴露風險鋼鐵產品的碳足跡管理體系

今年年初,鋼鐵作為10類重點產品之一被列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生態環境部等部委聯合發布的《產品碳足跡標志認證試點名單》。預計在2025年年底前,各省將依托當地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及重點科研院所等,基于環境產品聲明報告和碳排放臺賬制度等現行成功實踐,優先推動建立本省高貿易暴露風險鋼鐵產品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包括鋼鐵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規則和標準體系、碳足跡背景數據庫、碳標識認證制度等。要充分利用交叉融合遙感碳監測、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強化鋼鐵產品碳足跡監測、報告及核查技術創新,降低碳足跡核算成本,提升碳足跡核算精準度,筑牢各省份減緩和適應碳關稅影響的能力基礎。

(三)高出口依存度省份依托新型工業化推進和“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加快構建我國鋼鐵產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對于浙江、上海、廣東等對歐盟市場依存度高的省份,需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方面,充分挖掘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優勢和潛力,依托新型工業化推進及新質生產力培育,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產業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轉型,通過加快與新質生產力互聯互通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激發國內鋼鐵產品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動和支持“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協同建設,在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及推動民生改善的同時,充分開拓我國海外鋼鐵市場,降低對歐盟市場的依存度。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