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BP2035世界能源展望》(2015年版)主要預測數據

2015-5-5 15:36 來源: 能源觀察

《BP世界能源展望》是BP公司每年出品的重要行業報告之一,報告展望了全球能源未來發展趨勢,反映出BP公司根據對經濟和人口的可能增長趨勢及政策和技術動態的看法,是能源行業人士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

4月28日,BP公司在北京舉行了《BP2035世界能源展望》報告發布會。此次報告著眼于世界能源市場在未來20年間的長期能源趨勢以及發展前景預測。

1、對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的主要預測

? 在2013年到2035年間,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增長37%,即年平均增長將達到1.4%。

? 世界能源消費到2035年將比當前水平增長37%,其中中國和印度將貢獻約一半的增長份額。同時,發電領域用能將增長約60%。

? 到2035年,世界能源強度約為1995年水平的一半,比2013年降低36%。但是,全球人均能源消費將增長12%。

? 美國將在2021年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到2035年,其能源總供應的9%將用于出口。同時,中國將在2025年取代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家和地區。

? 俄羅斯仍將是最大的能源凈出口國,其能源出口量將可以滿足2035年全球4%的能源需求。歐洲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地區,而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 到2035年,全球70%的二氧化碳排放將來自于非經合組織國家,盡管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低于經合組織國家的一半。全球整體碳排放量到2035年增長25%。

? 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包含生物燃料)在能源整體消費量的占比將從今天的3%,上升到8%。

? 增長最快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年均6.3%)。核能(年均1.8%)和水電(年均1.7%)的增速也超過總能源消費增速。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氣增速最快(年均1.9%),石油(年均0.8%)略快于煤炭(在小數點水平上也接近年均0.8%)。

? 液體燃料(石油、生物燃料和其他液體)消費量到2035年增至1.11億桶/日,主要受非經合組織國家交通和工業領域的需求驅動。

? 到2035年,美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將供應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液體燃料。歐佩克到2035年在全球液體燃料市場的份額為40%,與2013年持平。

? 到2035年,天燃氣供應量將達到近5000億立方英尺/日,美國將占全部供應量的25%。超過80%的需求增長源自發電和工業領域。

? 中國和印度加總的煤炭需求增長要大于全球水平,抵消并超出了全球其他地區的煤炭需求降低量。到2035年中國和印度占全球煤炭需求量的66%。

? 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核能生產國,其占世界核能生產總量的比重將從當前的4%上升至2035年的30%。其中,就中國能源領域展開。

2、對中國能源發展趨勢的主要預測:

?中國的能源產量增加47%,消費量增加60%。

?中國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比重從22%升至2035年的26%,而其增長貢獻了世界凈增量的36%。

?中國的能源結構繼續演變,煤炭的主導地位從當前的68%降至2035年的51%,天然氣的比重翻倍至12%;石油的比重保持不變,約為18%。

?中國的化石燃料產量繼續增長,天然氣(+200%)和煤炭(+19%)的增量超過石油的減量(-3%)。

?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均有增長,石油(+67%)、天然氣(+270%)和煤炭(+21%)占需求增長的66%。可再生能源電力(+580%)、核電(+910%)和水電(+50%)也強勁增長。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長37%,到2035年將占世界總量的30%,人均排放在展望期結束時超過經合組織。

?到2035年,中國經濟增長220%,而能源強度下降50%,與1990-2010年期間的降幅(-52%)相近。

?中國能源產量在消費中的比重從當前的85%降至2035年的77%,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凈進口國。

?中國將在2030年前后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在2020年代中期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國(僅次于美國)。

?石油進口依存度從2013年的60%(600萬桶/日)升至2035年的75%(1300萬桶/日)--高于美國2005年的峰值。天然氣依存度從略低于30%(40億立方英尺/日)升至超過40%(240億立方英尺/日)。

?運輸行業的能源消費增長98%。石油仍然是主導性燃料,但市場份額下降,從90%降至2035年的83%。天然氣的份額從5%升至11%。

?電力行業的能源消費增長81%,雖然煤炭仍然是主導性燃料類型,但其市場份額從當前的77%降至2035年的58%,而可再生能源(從3%升至13%)和核電(從2%升至11%)的份額提高。

?工業仍將是所有領域中最大的最終能源消費主體,但是其消費增速最為緩慢(+41%),導致其消費需求比重從51%下降至45%。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