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6 10:15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郭春菊
英國愛丁堡大學23日宣布,該校和英國利茲大學主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深入分析熱帶雨林的構成及其固碳能力,有助于更精確的掌握、管理碳排放活動,預測區域性氣候變化。
研究人員把亞馬孫熱帶雨林的衛星地圖與數百個實驗點作對比,詳細分析了亞馬孫地區樹木的大小、樹齡和種類,進而更準確地估測了不同區域樹木的固碳能力。
樹木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碳水化合物,這便是固碳能力。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由于土壤、氣候和樹種不同,亞馬孫河流域東北部地區的樹木平均固碳能力是其西南部樹木固碳能力的兩倍。該流域東北部地區的樹木生長緩慢,木質緊密,而西南部樹木多為長得快的輕質木材。這表明,亞馬孫雨林的固碳能力總體分布不均。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期刊《全球生態學與生物地理學》上。
參與該研究的專家表示,有些研究人員借助現有的衛星地圖,主要依據樹木的高度來評估其固碳能力,但如此評估不能反映不同地區的樹種、樹木密度及其生長狀況對分析結果的影響。
樹木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并排出氧氣,因此一個地方保持大片林木有助減排二氧化碳。研究人員認為,在亞馬孫雨林和其他林區應用上述分析方法,有助于更有針對性地指導林區和周邊區域管理碳排放活動,從長遠看有利于預測和應對區域性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