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機制+市場”助推珠海碳規落地實施

2015-5-27 08:20 來源: 南方日報 |作者: 謝思佳 陳邦明

《珠海碳規》


  2011年11月,作為國家低碳試點省建設的地方“試驗田”,廣東啟動包括珠海市和橫琴新區在內的“四市八縣區”低碳試點工作。幾個月后,《珠海低碳規劃研究》(下稱《珠海碳規》)開始編制,并在2013年4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通過。

  數百頁全彩色印刷的《珠海碳規》,內容圖文并茂,對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以詳實的數據、可操作的方案描述了珠海探索低碳發展的路徑。

  作為研究性文件,這部由政府委托西門子公司主導研究編制的《珠海碳規》,尚不具備強制性,如何保證其效果?

  一方面,在實踐層面,企業作為《珠海碳規》編制方,憑借其低碳技術優勢,在低碳樓宇、低碳交通等領域與珠海開展具體項目合作,推動碳規內容和控制指標落實。

  另一方面,珠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已形成相對完備的機制體系,為低碳實踐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礎。利用特區立法權和較大的市立法權,珠海在2013年12月26日就通過廣東省首個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珠海市第一部生態文明建設的統領性的地方性法規:《珠海市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在主體功能區管理、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文化和保障措施等六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其中的關鍵原則。

  珠海生態文明建設還強調規劃引領,在《珠海碳規》之前,已先后編制完成生態市建設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出臺了20多部地方性法規,科學決策、經費保障、“一票否決”、末位誡勉談話等創建機制也相繼建立。

  以法治和規劃引領、以制度設計為保障,低碳生態逐漸從理念化為建設國際宜居城市、美麗珠海等一系列具體行動。近日,珠海還獲得由國家環保部、中國法學會頒發的“全國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制度創新最佳事例獎”。

  社會參與讓“無形之手”充分施展

  在貫穿橫琴地下的漫長“走廊”里,集中安放著電力、通訊、給水、中水、供冷及垃圾真空系統等6種管線,這個全長33.4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網絡,累計節約了4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消除了傳統城市建設中的“拉鏈路”“蜘蛛網”等現象。

  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讓“有形之手”有效統籌,讓“無形之手”充分施展,珠海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效果不斷顯現。

  緊隨《珠海碳規》之后,2013年8月,橫琴新區出臺《橫琴新區低碳發展規劃》(簡稱《橫琴碳規》),提出了橫琴低碳發展的全國“雙最低”(單位GDP能源消耗量標準煤、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標,并從低碳能源體系、低碳產業體系、低碳建筑體系、低碳交通體系、城市礦藏體系、城市生態體系等六個體系設計低碳橫琴的未來。

  細致到項目的規劃體系讓新區政府部門招商引資有了“低碳章程”,引導眾多企業投入到新區的低碳生態建設中來。

  比如,橫琴將綠色建筑等級和相關指標納入土地出讓、項目立項、環評審查、規劃許可等各個環節,并委托有綠色建筑認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此進行評估,所有未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的項目都不予立項,確保全區綠色二星以上建筑的比例達到30%以上。

  “《橫琴碳規》注重實操性和可執行性特點十分明顯。”橫琴新區發改局副局長康洪說,“優化天然氣多聯供系統”就是《橫琴碳規》低碳能源體系規劃中的具體措施,并細化到落地的項目,堪稱整個橫琴島供電、供熱、供冷、蒸汽的能源樞紐。

  據運營方負責人介紹,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首期兩臺機組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8萬噸,二氧化硫3550噸,氮氧化物3216噸。另外,由于集中安排了全島供冷、供熱,全區將減少空調裝機約10萬千瓦,成為推動橫琴新區發展的“綠色核心”。

  引入企業以市場化手段提供公共服務,達到了社會減排、企業盈利、服務市民的“三贏”效果,珠海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探索由此也落到了實處。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