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中,作為政府部門,應加強風險投資機構與企業的溝通和聯系,為銀行資金找到出口,為企業所需資金找到源頭,盡快實現項目對接,最終實現互惠共榮的共同發展。
由于
節能減排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眾多的行業
節能減排的產業,將形成一個低碳經濟的產業集群。這樣的產業集群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而且這一集群還包括大量的創新和行業關聯,融資關系復雜,資金交叉普遍,從而形成低碳經濟資金需求量大、產業資金鏈條長、資金關聯度高、資金使用關系較復雜的特征。此時,政府應規范金融市場,加強政府在金融市場的引導和監督職能。
我國現行金融體系對于低碳經濟發展尚無完善配套的
政策制度安排。對于低碳經濟試點企業來講,由于其生態產業鏈條與資源循環利用的周期加長,其投資回收期也相應加長,這和商業銀行要求短期動性的經營目標有一定差距。面對處于摸索期的低碳產業,大多數商業銀行不敢冒太大的風險,此時,政府應通過資助金融機構或以貸款、擔保的形式間接支持低碳企業的發展。
規避金融風險,提供交易平臺
由于低碳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低碳經濟產業的融資需求巨大,而且資金使用期限較長,期間的金融風險也是難以避免的。國家應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規避低碳產業發展的融資風險,加強對低碳技術的獨立評價,完善對低碳企業經營狀況的評估機制,建立對減排效果的認定機制等,為金融機構在低碳領域的投資提供依據、切實降低投資風險并提高融資收益。
國家應引導商業銀行在發放商業貸款時必須把節能降耗、資源循環利用、污染排放等指標納入貸款、投資和風險評估體系,通過信貸資金投放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盲目擴張,建設低能耗、低排放的循環經濟企業或項目,尤其是能夠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的行業或項目,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金融機構應該高度重視低碳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積極為低碳經濟提供金融支持,力求實現低碳經濟發展和自身收益增加的“雙贏”。
穩定資本市場,加強直接融資
除了間接融資外,在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資本支持也是一條重要途徑。在資本市場上,可嘗試為低碳企業建立公開發行和上市的“綠色通道”,優先安排具備一定資產規模和技術力量、運作規范的低碳產業上市,以盡快提高低碳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比重。應增加節能減排企業在主板市場的上市數量,鼓勵、扶持低碳技術開發和應用企業進入創業板市場,為其發展壯大提供資本支持。設立致力于減少
碳排放的環境產業基金和面向節能減排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舊時,使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進入企業債券市場,特別要鼓勵中小企業利用集合債券方式籌措資金。
在股票交易市場上,可建立分層次的股票市場交易體系,通過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深化改革,形成主板、低碳產業板共同運作的分層次的股票交易系統,為低碳企業融資提供方便。同時,要盡快完善債券信用評級制度,加強信息披露制度,對于嚴重違反規定的上市公司,在寬限期內還無意整改的,要敢于停牌甚至摘牌;對“消息市”要追根溯源,嚴厲懲治,對“政策市”要堅決按照市場規律行事,減少直至杜絕違反市場規律的現象,以此穩定資本市場,為企業融資提供健康有序的環境。
借鑒赤道原則。融入國際環境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今,我國在融資決策過程應借鑒“赤道原則”等發達國家通用的綠色信貸標準,將減排降碳納入赤道原則是參照國際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續發展政策與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業基準,旨在判斷、評估和管理項目融資中環境和社會風險,倡導金融機構對項目融資中的環境和社會
問題做到審慎性核查義務。這個原則確立了項目融資的環境與社會最低行業標準并將其應用于國際融資實踐中,在國際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成為各國銀行可持續金融運作的行動指南。據悉,目前全球已有6O多家金融機構宣布采納赤道原則,項目融資額約占全球項目融資總額的85%。
由于金融創新工具的多樣化、資本市場的靈活性,美歐等發達國家可以利用
碳金融體系的支撐使
碳減排獲得持續不斷的融資,并從碳減排權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續發展的收益。經驗表明,赤道原則被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了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可以預言,在今后推進金融機構企業社會責任制度方面,赤道原則將繼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接受赤道原則也必將成為可持續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金融體系的服務范疇。我國在國際項目融資過程中若采用赤道原則,既有利于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力度,也有利于樹立負責任銀行的形象、全面提升銀行品牌、
信譽和競爭力。我國若加入赤道原則,跟國際社會將減排責任共擔、商機全球共享,與領先金融機構合作開發適用于我國的投融資和市場機制,善用碳市場等長期性融資手段,實現政府財稅調控、公共資金有效利用和靈活性市場手段的相互協調,解決資金瓶頸,將對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目前,我國興業銀行已成為首家加入“赤道原則”的商業銀行,其他各大銀行可借鑒已有的經驗,將低碳產業作為優先扶持項目,增加對低碳企業的減排融資支持,融入國際環境,減少并努力消除低碳經濟的融資障礙,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社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