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環保局昨日發布《南寧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劃(2014—2025)》(以下簡稱《規劃》),將在全市六縣六城區范圍內,分近期、中期、遠期三階段,預計投入資金132億元,在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清潔能源改造、機動車污染控制、揚塵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治理、能力建設、科技支撐等方面實施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到2025年,讓環境空氣質量全面達標。
淘汰落后產能 優化能源結構
●現狀:
目前,我市工業企業分布廣泛,小企業較多,仍存在相當數量的
建材、
造紙、制糖等高能耗、高排放企業,這些工業的能源消費仍以煤炭為主。因此,控制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清潔能源是重中之重。
●措施:
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升級優化。根據《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南寧將共計淘汰煉鐵1萬噸、煉鋼62萬噸、造紙76.15萬噸、
水泥639萬噸、日用
陶瓷2300萬件、
石化化工8萬噸,關停淘汰46家輪窯和無頂開口窯企業,關停淘汰67家黏土燒結磚窯爐企業。2015年至2017年,還將結合產業發展和空氣質量狀況,制定范圍更寬、標準更高的淘汰
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產能。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主城區
鋼鐵、石化、化工、
有色金屬冶煉、水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
加強清潔能源利用,控制煤炭消費總量。《規劃》指出,我市將開展禁燃禁售高污染燃料工作,到2016年年底前,將逐步完成現有燃用高污染燃料的工業窯爐、爐灶等燃燒設施拆除或改用清潔能源;完成禁燃禁售區內高污染燃料清查工作。2020年,將結合實際發展狀況進一步調整禁燃禁售區域。同時,將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分布式能源以及優化農村能源結構。2015年年底前將完成建設LNG站及CNG站共31個。到2020年,在主要城區需要集中供冷、供熱區域均規劃布局分布式能源站。爭取到2025年,在具備建設條件的工業園區、生態園區、大型商業中心建設分布式能源站12座,總裝機規模達到2006MW;到2015年年底,累計建成農村沼氣池52萬座,適宜建池農戶入戶率達到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