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建立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規劃政策早已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發言人此前曾表示,碳交易市場初步將納入5+1個行業(
電力、
冶金、
有色、
建材、
化工和
航空服務業)的年排放量在2.6萬噸以上的企業,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億~40億噸,為歐盟碳交易市場的一倍。進一步來說,我國已有
深圳、
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湖北、重慶等7個省、市開展了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在前期試點區域不斷完善基礎上,將試點區域聯網打通,形成全國統一市場,并逐漸加大碳交易買賣雙方的進入,以此不斷擴容。未來開展碳權交易、實現低碳發展、落實我國碳排放峰值目標,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將發揮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就市場空間大致框算,預計未來全國碳排放市場交易金額可達千億元以上。
近期以來,加快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政策風聲明顯加大。8月份發改委公布“上半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再次指出將“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本次聽證會重點討論的碳排放配額分配管理制度,以及對碳交易
核查機構資質的有效
認證問題對于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非常必要,下一步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草案)》上交國務院審議通過,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將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