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久前宣布將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以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近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各界人士紛紛對此表示贊賞。
“中國的這一舉措為包括厄瓜多爾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籌集資金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機會,”厄瓜多爾國會議員、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卡洛斯·比特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厄瓜多爾位于赤道地區,氣候變化已成為影響該國社會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1997至1998年度的厄爾尼諾現象曾讓厄瓜多爾遭遇重創:香蕉、咖啡、可可等大宗農產品出口額明顯下降;萬余人因災害流離失所;全部經濟損失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5%。今年,厄瓜多爾因旱季火災、火山噴發等原因已兩次向國際社會尋求援助,希望得到人員或設備支持。
比特里表示,厄政府今年已投入超過十億美元用于治理自然災害。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厄環境部今年1月通過了減少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發展規劃,去年厄瓜多爾還制定和實施了11條應對氣候變化的
政策法規。現在適逢“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建立,比特里認為這為包括厄瓜多爾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良機。
太平洋上的眾多島國是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地方,秘書處設在斐濟首都蘇瓦的太平洋島國發展
論壇的氣候變化顧問馬亨德拉·庫馬爾博士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對“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作出高度評價。
庫馬爾說,面對氣候變化,太平洋島國顯得十分脆弱且資源不足。雖然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責任應該落在許多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肩上,但仍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也作出了表率,“非常值得稱贊”。
庫馬爾說,“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體現了南南合作精神,能夠支持像太平洋島國這樣資金較為匱乏的國家,這是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貢獻。
位于亞洲的老撾也是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老中友誼協會秘書長西昆·本偉萊說,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對全球是非常好的消息,它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時籌集資金和提高技術水平。
本偉萊說,中國是有綜合實力的大國,設立這個基金也是中國在全球勇于承擔責任的一個具體體現。他認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相關行動中來,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