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有2030年減排目標,近有“十三五”規劃,您如何看中國的低碳發展之路?
何建坤:從長期來看,中國要走一條低碳發展的道路,意味著不僅要從技術上采取措施節約能源,發展非化石能源,促進能源體系變革,另外也必須改變發展路徑。發達國家傳統的發展路徑是一種以化石能源為支撐的高碳發展路徑,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不可能再沿襲這種發展路徑。
現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面臨新的
問題和新的挑戰,比如如何用創新驅動低碳發展?既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證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又要
節能降碳,走綠色低碳的發展路徑,這兩者如何用一些
政策手段來實現?過去我們研究的重點都放在“Why”,我們為什么要綠色低碳發展?現在的重點是“How”,應該怎么做?從哪里切入?這個現在對中國來講特別重要。
中國公布了2020年后國家自主決定貢獻(INDC)目標,特別提出到2030年左右CO2排放要達到峰值。這是一個有雄心的
減排目標,國內也以該目標為一個導向,指導和引領中國經濟發展,促進經濟方式轉變,用創新驅動綠色轉型來支撐經濟發展,實現“發展”與“減排”的雙贏。所以,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經濟增長必須是雙贏的戰略選擇。
十三五是在新常態下要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強生態文明的建設,這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是一致的。我認為十三五的精神是有利于我們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
王亞敏,氣候變化分析師及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