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營造碳匯林--林農賣“碳”記

2015-12-25 11:08 來源: 廣西日報 |作者: 甘劍偉

營造碳匯林--林農賣碳記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對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

2008年,隆林各族自治縣林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在荒蕪多年的山嶺上,種植2.5萬畝馬尾松、酸棗、杉木和樺木等鄉土樹種;2011年,第一次獲得全球生物碳基金18.9萬元的碳匯款。到目前,該公司已累計獲碳匯款92萬多元,平均每年23萬元。

碳匯林不僅有可觀的碳匯款收入,30年后采伐的優質大徑級木材效益更可觀。營造碳匯林,可謂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贏。

1、“鳥不拉屎”正是寶

隆林浪鄉者煙村東有一片740畝的西南樺林碳匯林,距縣城僅10公里,是林業開發公司離縣城最近的碳匯林造林點。

細雨紛飛,山路崎嶇難行,筆者好不容易到達東山腳下。

公司副經理梁朝安說,東山交通不便,造林前土層裸露,植被稀少,當地村民稱它為“鳥不拉屎”之地,都不愿經營,也沒有營林公司愿意租賃。但全球世界銀行生物碳基金組織專家考察后一致認為,“鳥不拉屎”之地是實施廣西二期碳匯林項目的好地方。

森林碳匯,是指森林吸收大氣的二氧化碳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在大氣的濃度的過程。“碳匯造林,林地越偏遠、土質越貧瘠越好。”梁朝安說,碳匯林的造林地,由全球生物碳組織核定、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EB)認證合格并制定的第三方經營實體(DOE)進行土地合格性審定,其標準為造林前50年必須是荒地,造林難度很大。

在隆林的碳匯林中,者煙村東山的立地條件算是最好的。革步鄉者彥村更偏遠,山坡的土層稀薄,最厚僅1.2米,最薄的只有30厘米。但隆林林業公司對那片山坡非常滿意。2009年種植的2000畝桐棉馬尾松,如今已覆蓋整個山坡。

目前,隆林全縣累計營造6.3萬畝碳匯林。林業廳速豐站科長葉春生說,全球生物碳組織設定的碳匯造林條件比較苛刻,意在鼓勵多利用荒地造林,特別是在桂西地區的荒地造林,將更好地恢復珠江源頭生態環境。

2 、“適地適樹”很講究

在椏杈鎮忠義村的山坡上,酸棗樹從石縫里長出,密集的枝條上長著小刺,金黃色的樹葉在秋風中搖晃。

酸棗又稱“鐵樹”,是制造農具和雕刻工藝品的良材。2008年,經碳基金組織同意,隆林林業公司多方考量,選種了4000畝酸棗樹作為碳匯林。

碳匯造林最講究適地適樹。比如革步鄉天生橋水電站庫區,平均海拔500米,熱量充足,氣候干旱,適合種植松樹;克長鄉等海拔800—1000米的山地適合生長較快的樺木林;豬場鄉等高海拔地區適合耐寒的杉木;天生橋鎮等石山地區適合耐旱耐貧的酸棗林。

碳匯林的種植,與一般商品林區別不大,都是先整地后打坎。不同的是,在整地過程中,營造碳匯林只能人工除草,不能煉山。除草撫育的方式也不同——要“原生態”除草,不僅不能使用除草劑,還要留出帶狀原生草本植物。此后每年還要請人割除攀纏在樹上的藤蔓。

造碳匯林的成本很高。隆林林業公司的碳匯林,零星分散在隆林各鄉鎮偏遠的山嶺上,山高路遠,坡度很大,加上種植管理特殊要求,撫育的人工費和運送化肥的成本,比一般林地高出40%。據統計,7年來,每畝松樹林的總投入達800元,樺木、酸棗和杉木的造林密度比松樹大,投入更高,每畝達1000元。好在營造碳匯林世行貸款每畝500元,利息較低且前5年不用支付,減輕了造林的資金壓力。

3、 “放水養魚”可持續

碳匯林設定的采伐年限為30年,期滿時可皆伐也可擇伐。

皆伐即一次性砍伐木材,但當年的森林碳匯增量為零,不存在碳匯交易。隆林的部分碳匯林,已在全球碳基金組織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注冊備案,成為永久碳匯林地。皆伐后,重新申請碳匯林地不一定能批準。其經營方式像“竭澤而漁”。

擇伐即通過前期間伐生長緩慢劣樹,留下優樹培育大徑材林。30年后可收獲大徑級木材,同時間伐后補種的其他樹種也快速生長,加大森林蓄積的增量,也增加了碳匯收入。這種方式像“放水養魚”,能獲得持續的增長。

隆林林業公司選擇了“放水養魚”。造林15年后,杉、松和酸棗按大徑材培育第一次間伐,補植小樹或其他珍貴樹種,20年第二次間伐又補植,逐步形成大中小三種徑級林同時存在的林分結構。

筆者看到,在克長鄉河馬村的第一代碳匯樺木林,成熟的種子四處飄灑落地生根,現已長出大約兩米高,形成了復層林結構。

4、“森林碳匯”變緊俏

碳匯交易是指一些國家通過減少排放或吸收二氧化碳,將多余的碳排放指標轉賣給需要的國家,以抵消減排任務。

碳匯交易按森林的碳匯增量計算。比如森林原有的碳匯量為100噸已銷售,當森林碳匯增加到200噸,新增的100噸才能交易。

森林碳匯量隨蓄積量的增長而增加。隆林的碳匯林,正處于旺盛生長期,森林蓄積量逐年增大,碳匯增量也隨之逐年增大,碳匯交易額逐年增加。

“隆林林業公司每年拿的碳匯款實際上是預付款”,葉春生說,二期碳匯林項目,產生的森林碳匯主要賣給全球世界銀行生物碳基金組織。每五年交易一次,每噸碳匯價格為5美元。基金每年預付碳款,到第五年監測后再算總帳,即按森林碳匯的實際增長量“多還少補”。

該公司拿到的碳匯款,并不是公司碳匯林實際碳匯增量的交易額,而是廣西整個二期碳匯林項目的平均數。從2008年起,凌云、田林和隆林3縣營造了9萬多畝碳匯林,是世界銀行在廣西的第二個碳匯項目。3縣的碳匯林作為整體項目結算,每一期的交易額都取單位面積的平均值,再按實際造林面積發放。

廣西第二期碳匯林項目產生的森林碳匯,主要與全球世行生物碳基金會交易,總量為32萬噸。到2015年止,第一期交易及預付的總量大約有10多萬噸,估計2018年完成32萬噸的交易。

2018年是二期項目造林的第10年,正是森林蓄積量高速增加的時期。按2013年出臺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報告標準計算,隆林林業公司2.5萬畝的成熟林,每年的森林碳匯增量將達到2.5萬噸。

這些新增的碳匯賣給誰呢?

“進入國內碳匯交易市場”,葉春生說,中國已有上海、深圳北京等7家碳匯交易所,碳匯林的增量可在任何一家交易所掛牌交易。

當前,國家已著手制定自愿減排市場交易的相關政策。專家預測,即將出臺的政策,可能對排碳企業實行排碳配額制,即限定企業每年的碳排放量定額,超過定額必須購買碳匯。

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森林碳匯將變成“緊俏貨”。

(原標題:減排大戶賣“碳”記)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