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霧霾等環保
問題突出,一邊是能源行業持續大面積虧損。中國能源行業該如何走出低谷?業界將希望寄托于尚未出臺的能源“十三五”規劃上,但恐怕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十三五”能源規劃進展到哪一步了?
聽說省級規劃已經上報,國家規劃的拼圖也有了眉目。
近日,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獨家獲悉,省級能源總體規劃已經上報國家能源局,國家層面的“十三五”能源規劃起草或于2016年2月結束,3月后上報國務院。
規劃主要是從推進能源節約、增強國內油氣供應能力、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煤炭、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等幾方面展開,并在能源總量和煤炭消費方面控制更加嚴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將進一步上調。
這些內容的制定也是有章可循。由于我國進入經濟增長方式和增長結構的深層次調整,必然會帶來能源需求和消耗領域的重大轉變。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此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先后出臺了《煤電
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等多份文件。
業內人士介紹, 201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確定了我國未來能源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幾乎同步,能源“十三五”開始進入制定階段。相對于《行動計劃》的宏觀性和指導性,能源“十三五”規劃將更加具體,將作為審批的前置條件,強調落實并將與監管結合起來。